宏观数据从未像现在这样牵动人心。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7%,相比于去年全年10.3%和今年一季度9.8%,经济增长各项指标超预期,经济增速放缓,但未出现明显放缓。“经济增速下降,但下降得还不够”,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在其名为《经济依然过热,政策不能置之不理》的报告中表示。
而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创32个月新高,通胀依然堪忧。为应对通胀,央行也已九次上调准备金率,四次加息。但市场中出现了“紧缩过度”、“挤出了中小企业”等质疑之声。“紧缩并没有挤出中小企业,原来没有新增,现在就也没有压缩,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长期新增贷款的下降、大型国企和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4月13日对本报表示。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则在他最近一篇题为《冬去春来,识盈虚之有数》的宏观经济报告中判断:中期内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将从公共部门和房地产投资逐步转移到私人部门的投资上来。
或许,滞胀不会到来,新经济周期的启动正在酝酿。
紧缩了谁?
“不把通胀压下来,什么都没得谈,财税没法改革,经济结构更没法调整。”中信银行金融专家刘维明表示。
高通胀率面前,央行一直在不断收缩货币供应的红线。企业的融资成本一再上升。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按去年3:3:2:2的季度贷款投放要求推算,今年全年的人民币贷款增量将达到7.47万亿元。”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资深分析师付兵涛说。
今年信贷的增速和增长的总量都是下降的,但这一下降的背景是2009到2010年信贷增速异常高,并且绝对投放量创出了历史纪录。
央行4月14日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今年社会融资总量将保持在合理水平,预计为14万亿元左右。
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国有企业并未感受到紧缩的压力,但中小企业已经被大范围“挤出”。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测算称,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力度相当于贷款利率至少加息3个百分点,中小银行信贷按基准利率至少上浮30%。
但央企一位财务方面负责人告诉本报,紧缩让央企的利润压缩,资金将配置到更有效率的部门。
屈宏斌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直以来存在的,并不是在当前紧缩环境下新近出现的,而且这个问题是一个制度性问题带来的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是控制总量的,而非结构。
高善文也有和上述部分经济学家相反的判断,他认为私人部门的投资意愿在扩张,私人部门在增加杠杆。“被挤出的是哪些投资呢?”高善文自问自答,“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竞争力不高的私人部门投资,以及一部分公共投资。”如果他的判断准确,那么这显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
一位银行相关业务部门人士也印证了他的判断:“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还是价格杠杆发挥关键作用,银行没有非要贷给国企。规模就这么点再不卖个好价钱利润计划完不成了。”
冬去春来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一季度数据表明尽管经济增速略有减缓,但中国经济仍在迅速增长。澳新银行维持全年经济增长9.6%的预测。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中国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这被一些经济学家解读为去产能化过程的基本结束和内需的强势。
而去产能化被认为是一个经济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而新的经济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则是产能短缺。
另外,根据行业分析师的相关产业报告,传统行业过去三年的新增产能很少。水泥、整车制造、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在过去三年有显著缓解,其中相当部分行业近期甚至出现了产能短缺的征兆。
根据电力行业分析师的相关报告,2011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可能会继续提升5%-10%,2012年之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继续显著回升,2009年可能就是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在最近几年的最低点。
电力部门是重要的传统周期性行业之一,其产能利用率数据对于中国经济处于产能周期的何种位置具有参考意义。“这些微观的情况也说明上一轮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去产能化——可能已经结束,新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产能短缺和兴建初露端倪。”高善文在其报告中称。
另一个可以印证经济新周期启动指标是正在逆势上涨的PPI,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1%,3月份PPI上涨7.3%,环比上涨0.6%。在PPI指数内部,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之间的裂口在近期明显扩大,显示下游行业盈利在改善。
高善文乐观预计年内经济增速将波动上升,总体维持在10%到11%这一较高平台上,通胀将总体可控,经济周期会在“跌跌撞撞”的试探中启动。
紧缩将继续
和对经济能否顺利增长的分歧较大不同,多数经济学家仍认为紧缩应该是继续。“不是紧缩过度,而是紧缩还没到位。”刘维明说。“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依然强劲,可以忽略信贷紧缩带来的影响,加上强劲的进口增长支持消费,可以为紧缩留下更多的回旋余地。”屈宏斌15日表示。
他4月1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量化紧缩政策将年内信贷增长控制在16%以下。预计未来三个月存款准备金率将再度上调100个基点,并针对违规银行提高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结合月度贷款配额措施,到年底信贷增速将由目前的同比17.7%进一步降至16%以下。
这将使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至历史新高,平均超过20%,目前均值为19.5%,大银行为20%,中小银行为18%,这会有效抑制银行的放贷能力。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98万亿元,同比多增545亿元,而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银行的存贷比在下降。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余额存贷比为65.72%,为2008年底以来最低。
这意味着,目前从整体看,银行体系的资金并不紧张,受存贷比监管指标约束大的主要是部分中小银行。
显然,为了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也需要维持相当的对冲力度。
彭文生认为,数量型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仍将是控制流动性的主力。他预计二季度央行再次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因为基准利率的进一步提高将有利于控制3月CPI创新高对通胀预期的影响。
本网视点:随着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国有企业并未感受到紧缩的压力,但中小企业已经被大范围“挤出”。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力度相当于贷款利率至少加息3个百分点,中小银行信贷按基准利率至少上浮30%,而中小银行的放贷目标主要侧重在中小企业,对于没钱没权没关系的中小企业来说,不断上调的准备金率,犹如在脖子上越来越紧缩的绳子,生存已经成为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