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国内粗钢产量创出新高,但库存却较去年高位明显下降,并且钢价也在本轮大宗商品下跌中异常坚挺,似乎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为了解行业基本面真实状况,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和四川的一些钢铁生产、贸易企业。
宏观经济和微观行业现象不一致,是这次证券时报记者对钢铁企业调研的最大感受,行业“基本面”显得扑朔迷离。
预期不佳 贸易商不敢囤货
上海宝山是中国钢铁业中心,辖区内除了超大型钢铁企业宝钢,还聚集了大大小小的生产、加工企业,以及业内闻名遐迩,几乎垄断了上海钢材贸易的福建周宁商帮。
沿着地铁三号线一路上行,可以看到厂房、仓库、起重机、吊臂等现代工业的符号,其繁忙状况往往是中国经济景气度的缩影。但与2009年、2010年相比,现在似乎冷清了很多。
记者来到上海仲鼎钢铁仓库,偌大的仓库,只有两三辆货车进出,五六个工人正休息闲聊。仲鼎钢铁是一家集钢材加工、钢材存储为一体的企业,仓储面积2万平方米,仓储能力10万吨。
据仲鼎钢铁经营部负责人崔玉婷介绍,钢材库存去年底最高的时候达到10万吨,3月份以后开始下降,现在降到7万吨,降幅约30%,主要原因是贸易商都不愿意订货,所以仓储生意不太好。
目前很多行业正经历一轮去库存的过程。发改委发布的3月末全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数据显示,该指标同比上升23.2%。另据统计,截至3月底,上市公司账面存货金额已经高达3.53万亿元,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创出历史新高。其中,有色金属、房地产、能源类企业库存数量最多。
记者在仲鼎仓库仔细查看,却注意到钢材库存积压并没有预想中严重,除了一小批2010年生产的钢材已经生锈堆放在角落,大多数货物都比较新,比如生产日期是2011年5月3日的批号为“109631S01”的河北钢铁邯郸分公司的酸洗钢带,生产日期2011年2月的马钢冷轧钢带,2011年4月的武钢热镀锌卷,而用于建筑行业的螺纹钢、线材却一个都没发现。
另外,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全国24个主要市场螺纹钢库存597万吨,环比减少15万吨,并较年初最高的791万吨减少了近200万吨。全国热轧卷板库存435万吨,较去年10月最高的534万吨降低100万吨。无论从上海仲鼎库,或是全国数据来看,钢材库存积压并不严重。
据从事钢铁贸易的硕盈宝业总经理郁尧红介绍,其实整个贸易商的库存都处于低位。一般贸易商操作思路是,市场好的时候多进一些货,反之则少进。现在汽车行业需求比较差,板材库存大部分挤压到下游产品去了,但相对来说,经济适用房对螺纹钢需求带动就较大。
中国车市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神话终被打破,4月汽车产销出现自2009年2月以来27个月的首次负增长。在钢铁行业,用于汽车制造的板材一直被认为是有资金和技术门槛的中高端品种,而建筑类的线材则被视为连小型钢厂都可以生产的大陆货,时过境迁,两者地位却随着基本面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以前冷板和螺纹钢正常价差是1200元,但现在只有400、500元,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郁尧红说,“看不懂”或者“不看好”,造成了贸易商不敢轻易囤货。另外,国内银根紧缩,贸易商囤货资金压力也在增加,每吨钢材3个月利息也将近200块钱,再加上20元的出库费用,这么大资金成本下,大家还是宁愿轻仓等待。
建筑钢材独旺折射需求失衡
反映中国工业生产状况的主要指标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已从3月份的14.8%下降到4月份的13.4%,沿海很多出口型企业反映日子难过。但作为拉动GDP最重要一项的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却仍然保持旺盛,1~4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长了3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
与基本面遥相呼应的是,两个多月来大宗商品各自迥异的价格及产量走势:比如,与汽车相关的橡胶价格从43000元/吨跌到29000元/吨,与纺织相关的棉花价格从34000元/吨,跌到24000元/吨,但用于建筑的螺纹钢,其现货价格却坚挺在5000元/吨上下一线,上周沙钢等一批钢厂还纷纷上调螺纹钢出厂报价。另外,水泥、平板玻璃4月份产量也分别同比增长19.5%和17.0%,跑赢其他行业和宏观经济“大盘”。
距离上海1800公里之外的四川成都,双流机场新候机楼正在如火如荼修建中,机场外成绵-成乐轻轨也在动工,一幅如2年前上海世博工地的盛大景象。在离成都3个小时车程,位于成渝特区腹地的内江川威钢铁集团,300万吨产能正高负荷生产,一批批滚烫的螺纹钢带着火花从轧机中呼啸而出,穿越连绵丘陵,运至周边用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国内螺纹钢价格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结构特点,为了满足建筑市场需求,川威钢铁在之前就将板材生产线关停,并调整为线材生产线。公司计划在未来还将把产能扩大到500万吨,以覆盖成渝等西部地区。
在川威钢铁的仓储库,记者注意到螺纹钢库存比在上海仲鼎仓库还要少得多,大概也就2~3万吨水平,并均为最近几天的新鲜产品。据介绍,这些螺纹钢一出炉基本上就被销售掉了,公司仓库也只是中转和暂时存放。
4月份,国内粗钢产量达5903万吨,同比增长7.1%;日均产量为196.8万吨,再次创出历史新高。
川威集团董事长王劲表示,市场经济本质就是过剩,中国钢铁和水泥行业都一样,是区域平衡,比如华北平原、长三角产量过剩,但西北、新疆又严重奇缺,需要外部输入。在此情况下,钢铁企业更注重定位、布局和能源、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另外,由于成本和利润的差异,钢厂产品也在进行自我调节。郁尧红介绍,现在钢厂静态成本与钢厂出厂价倒挂,钢厂出厂价与市场价倒挂,现货价又与期货价倒挂。由于现在建筑钢材利润相对较好,一大部分钢坯已做螺纹钢了。
钢厂成本构成中,焦炭成本占20%,铁矿石占50%,水电气、人工、财务以及管理费用共占30%。当中焦炭、铁矿石变动最大,铁矿石指数最新报1442点,焦炭指数1820点,均在历史高位。
据钢厂反映,由于焦炭、铁矿石价格上涨,钢铁本身又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加息后财务费用增加,其他一些如卷板类的钢材产品实际已变得无利可图。
行业景气下的长期隐忧
2010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已高达60%。但这种以“投资创造需求”、“投资带动投资”增长模式的背后,是对其可持续性的疑虑。
反映到目前钢材现货市场上,贸易商不愿意进货;期货市场上,数十亿资金甘愿“赔本”以低于现货钢材价格200~300元/吨大肆做空;房地产市场上,成交量锐减。
同样,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的故事也不再那么动听,2009年~2010年4万亿投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大增,2009年~2010年新增货币供应量25万亿元,整个社会的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物价高企和经济下滑正困扰目前国内经济。而大规模举债、大规模投资的前提 宏观经济和税收高速增长的基础似乎正在动摇。一季度,国内多省GDP增速放缓,东部回落明显。
川威集团员工小王,几年前在成都远郊龙泉区以1300元/平方米购买了住房,首付2万,月供700余元。目前在成渝特区大框架下,中国第四个副省级新区天府新区呼之欲出,其中一个版本就包括龙泉,该区房价上涨已超过5000元/平方米。但小王并不愿意再购置新房,“毕竟还贷太累了”。
另外,记者在钢铁行业走访中,“库存融资”是个忌讳莫深的话题,有人估计钢材库存中有30%已经被用作从银行套取资金,提供给其他行业进行周转。若干年前福建周宁人在上海滩的创富神话,正是同出一源。
据介绍,操作的主要是库存在10万吨以上大型钢贸企业,中小贸易商没实力,也不愿意囤货。他们通过仓单质押和厂商银业务滚动操作,维持现金流。因为央行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之后,民间和官方利率之间形成的悬殊利差,钢材市场“盘子”很大,可以利用。银行因为房地产行业贷款受限,很多信贷资金也转到大宗商品仓单抵押上。
但业内认为,这种非正常的市场行为,可能扭曲真实供需,一旦未来钢厂、大贸易商、银行之间默契崩溃,对市场冲击将是颠覆性的。
本网视点:某些部门公布的数据,本来就不是准的,何必去和它较真呢?不过,市场库存不多,并不能代表钢厂产量不高,因为生产的钢材可能囤积在钢厂;第二,目前西部大开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东部的很多产业也正在逐步往中西部转,这些,都将拉动中西部对钢材的需求。受区域性经济发展带动钢材需求的增加,这是很正常的事,也不算失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