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晋城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晋城分站 >> 市场评论 >> 行业观点 >> 【钢企教育】应如何对待这个“孩子”?

【钢企教育】应如何对待这个“孩子”?

来源:(长城网) 2013年12月18日 08:34:19 打印

  “目前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既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根本性措施,也是推动河北转型升级的关键性举措。”(12月17日《人民日报》)

  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河北钢铁产能位居全国第一。虽然钢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GDP的提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加遏制可能演变为政治问题,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稳定问题。钢铁企业是老板的“孩子”,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臣。在这场治理大气污染的攻坚战中,有必要在这个“孩子”的出生、管理、教育的问题上,重新思考一下。

  在钢铁企业的“出生”上,“准生证”办理要严。河北钢铁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可总结为:一是市场有需求,导致一些企业盲目跟风;二是一些地方政府有提高财政收入的扭曲政绩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钢铁产能过剩,还需从源头上治理。政府在办理钢铁企业“准生证”时,要更多地听听群众的声音,更多地看看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由“二有”转变为“一听一看”,人民群众和生态环境不允许办的,坚决不能办。

  在钢铁企业的“管理”上,政策约束要硬。政策的约束惩罚更加直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削减全省钢铁产能的这根“骨头”不好啃,一是严峻的形势所迫,二是复杂的利益纠葛,所以必须用政策这把“快刀”斩掉产能过剩背后的“乱麻”,用政策硬约束钢铁企业的不健康发展。对58个违规项目的拆除、停建、罚款,对文安新钢和安次洸远两个违规项目的行政问责,无不体现了政策“管理”的硬。

  在钢铁企业的“教育”上,市场调节要软。钢铁企业不仅仅是企业老板的“孩子”,也是市场的“孩子”。如果对钢铁企业一味的硬约束,容易造成新的问题,所以还要结合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教育”作用,把这个“孩子”交给市场。压减钢铁产能不仅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还要有“宽严相济”的智慧,这样才能在确保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不出现由“硬着陆”带来的稳定问题。

相关资讯推荐:

  【钢企教育】应如何对待这个“孩子”?

  【钢企关停】为整治空气污染 或关停更多钢厂

  【2014钢价趋势】或震荡上扬

  【钢企停产】36家被停产限产 环保部责令整改

  【钢企自救】“软硬”兼施谋跨越

  【钢市利好】钢铁产能下滑 提振明年钢价

  【钢厂质疑】小钢厂大幅减产数据持怀疑态度

  【钢企调整】新城镇化倒逼钢铁业结构调整

  【钢厂演绎】青钢演绎“新钢铁故事”

  【钢市利好】对钢价走势影响有多大?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