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报道,记者走访江浙两省苏通嘉三市,对问题桩基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迎合客户需要,存在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的现象。
苏州张家港市塘桥镇目前正在建设新的中心小学以及镇文体活动中心,在工地的一侧,记者看到了一根已经被破拆的方桩,方桩里的钢筋也裸露了出来。施工工地的现场监理告诉记者,他们工地所使用的方桩都是来自浙江嘉兴市嘉善县的一家企业。
在南通如皋市,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当地一家大型生产企业在建工地的检查中,同样发现了来自浙江的问题桩。执法人员表示,这个工地发现的有问题的桩是空心管桩。如皋当地执法人员特意从盐城市请来了质检专家对涉嫌问题管桩进行检测。通过现场破桩,执法人员发现打开管桩后,桩体两端的钢板端板不仅壁厚不够,同时还被开了一个槽。质检专家表示,圆柱形的管桩两端应该是平的钢板,不应该留槽口。而生产厂商这么做,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材料。除此以外,管桩内部的主体箍筋直径原本应为6mm,实测则是4.46mm、4.65mm、4.48mm等,只有标准的74%。目前,这批管桩已经被南通市如皋质量技术监督局封存。
记者根据张家港市和如皋市发现的问题桩的生产厂家地址,来到了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在该县,混凝土管桩的生产企业非常多,可以说是当地的一个支柱产业。在向张家港工地提供混凝土方桩的生产厂家里,一名正在加工箍筋的工人表示,他们生产的产品,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在向如皋工地提供管桩的嘉善另一家管桩生产企业,销售人员甚至很直接表示,他们生产的管桩,都是根据客户的要求“私人订制”的。按照标准规定,为了增加管桩的强度,管桩两端端板的钢板是不允许有扣槽的。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