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晋城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晋城分站 >> 市场评论 >> 行业观点 >> 【钢企改革】钢企如何进行营销模式大改革

【钢企改革】钢企如何进行营销模式大改革

来源:(钢联资讯) 2013年12月11日 08:40:11 打印

  近几年来,国内钢厂产能过剩越演越烈,用产能严重过剩也不为过。据此,国内钢材现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供大于求“买方”格局已经不可逆转。传统“买断式”代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机制,阻碍了钢铁生产企业的发展,,部分钢厂尤其是一线大钢厂库存包袱沉重,现金流相当紧张,经济效益滑坡,少数企业出现亏损,在此情况下,有些钢厂对传统营销模式进行了改革,尤其是长材企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钢厂仓储前移,价格随行就市

  近几年来,生产螺纹、线材的二三线钢厂将生产的钢材提前运输到某些区域市场,销售价格随当地市场,实行随行就市,由于价格贴近市场实际,又有现货,深受流通商和下游终端的欢迎,钢厂跑了销量,流通商得到了实惠,体现了风险共担,互利双赢。

  二、扁平材(此文以无取向低牌号冷轧硅钢卷为例),大多数二、三线钢厂基本上不设出厂价,价格以市场为基准,在宽度上(凡非标有优惠)、包装上(简包装优惠)、批量上都有优惠,“七扣八扣”以后(敲定价格,签订合同,付款方式),然后由钢厂直供到钢厂指定仓库“门对门”服务,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双方均得利。

  三、部分主流钢厂因出厂价与市场价较长时间倒挂,订期货(远期合约)数量锐减,组织生产困难,生产出来钢材是没有合同的,只能放在仓库内,由于数量的不断增加,仓库放不下,资金被套牢,无奈之下只能将期货当现货抛售,这种做法既加大了市场的压力,又打压了市场行情。

  国内钢铁生产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加剧了同质化竞争,为了争夺市场,“台上握手,台下踢脚”,你降10元/吨,我将20元/吨,将价格拼到“刺刀见红”,卖不出去也要盲目增产,“让利不让市场”恶性竞争只能自讨苦吃。

  市场经济的深化,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告诉我们,钢厂主宰市场时代已经过去了。钢厂,中间商、终端用户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钢厂“买断式”代理改革势在必行!

相关资讯推荐:

  【钢市预测】2014年钢价或多云转晴

  【钢厂集体换帅】 河钢首钢本钢高层地震

  【钢铁“倒闭潮”】蔓延至生产企业

  【非钢业】钢企“掌门人”:钢厂拍摄婚纱照不是梦想

  【钢企关注】未完成节能减排将停批高耗能项目

  【钢企利润下滑】钢铁产量年内新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淡化增长 最大亮点是改革

  【钢厂换帅】首钢两年两度换帅 市场化转型或加速

  【多事之秋】河钢人事大地震 王义芳去向仍不清楚

  【热点关注】钢铁流通业未来5年发展趋势

  【钢企改革】钢企如何进行营销模式大改革

  【钢市收官】岁末钢市"奇袭"收官?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