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诸多钢企纷纷晒出年终“成绩单”中,主业亏损占据多数。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去年前11个月,钢铁全行业实现利润116.8亿元,行业利润率仅0.48%。这已是国内钢企进入明显低谷期的第三年。
不过,值得惊喜的是,非钢产业则异军突起,开始成为拯救钢企的“救命稻草”,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马钢集团等走在前头的钢企业务结构中,非钢产业对集团整体利润贡献已超过半壁江山,成为一个新的行业特征。然而,不少企业遍地开花式的非钢投资,也让行业显露出投资同质化和扎堆的迹象。
日前,武钢集团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集团盈利15亿,其中,2013年,“非钢产业”利润达30.8亿元,也就是说,其非钢产业在集团利润占比远超一半,甚至已反哺主业,为其止亏“谋利”。这是武钢非钢产业发力的第三年。集团的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期内要让非钢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不仅如此,在宝钢、首钢、河北钢铁等集团公布的数据中,也显示出非钢产业成为盈利主流反哺钢铁主业。
对非钢产业的期望,各钢企还在加码。公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内各大钢企同步的非钢年收入计划中,宝钢达到2000亿元、河北钢铁达到1400亿元,武钢1000亿元,沙钢要做到1000亿元。而这些目标若顺利完成,非钢产业在钢铁主业的盈利贡献中,大都达到40%以上。这意味着,即便钢铁主业仍然在低谷徘徊,国内钢企借此转型的机会也并非没有。
钢企的非钢产业比主业发展的好,并为钢企盈利状况加足分。从公开数据来看,钢企发展非钢产业并不是盲目跟风,尽管多数不止涉及一个行业,且多为时下热点产业,也可以从涉及非钢产业方向可以看出,相应钢企的真正意图为何?是真正要在其他行业长期驻足,还是为了复活主业融资,盘活现金流而短期的捞一把?对于同时涉及多个行业的钢企,笔者认为其意图多是为了拯救主业而遍地开花,等待时机成熟就会从盈利、发展前景不大好的行业收手。同时这种遍地开花的现象钢企应该已经注意到了其弊端,将会有调整动作。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