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感慨,今年雾霾模式频繁触发,这不经让人哀叹,地球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了。每天看看天气预报,在空气质量一栏中,“污染”成为常驻词语。这也是今年国家加大环保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说到环境污染,首先要提的是汽车尾气,但防治油品污染政策,通过提高汽车排放废气标准,运用价格杠杆,将污染成本更多地由终端承担,这体现了“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而除了汽车尾气外,重工业所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而在诸多产业中,钢铁行业的污染治理也提上日程,例如京津唐工业区,这是典型的重工业集中区,由于钢铁企业高度密集,控制钢铁企业生产必然放在重要位置。而钢铁产业产业治理不像尾气治理,钢铁行业的问题显得复杂得多,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们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钢铁行业的治污难点在哪里?
钢铁企业污染治理,只能从生产环节监管入手。环保监管难度在于,钢铁企业生产分散,特别是华北地区中小钢厂众多,环保工作开展难度更大。这些年民营产能扩张较快,中联钢发布统计,2012年河北省内12家钢厂今年新增高炉总容积24960M3,新增总产能2580万吨,扩张产能的全部为民营钢厂。目前,民营产量规模已经占据主要部分,2013年初,分企业类型统计,河北省内共有国有控股钢厂11家,总产能7750万吨,占全省总产能的30.91%,其余均为民营或民营控股企业。目前中小钢厂将是中央政府和当地主管部门的重点控制目标,灰霾天气给政府施加了压力,促使政府出台各项政策,加快治钢铁企业污染问题。
淘汰落后产能及节能减排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利器,今年4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首批45家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企名单,拿华北市场来说,包括河北钢铁集团和首钢集团旗下钢企在内的河北省钢铁企业无一上榜。河北省政府面临着较大压力,确定钢铁行业的整顿计划,提出到2017年底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未来,河北省整肃钢铁行业,必然将重点放在中小钢厂,中小钢厂存在生存危机。
钢铁企业治理,以后政府采购的市场化手段会多一些,途径是增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市场生存空间。目前看,政府可用的工具包括税收、电力、信贷等方面。
政府在加快推进环保税,准备用环保税代替排污费。2013年5月份,国家有关部门已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送达钢铁、电力、有色、煤炭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相关协会。作为取代现行排污收费的新税种,环保税将二氧化碳排放税纳入其中;污染物排放税则较现行排污收费有所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环保税使用要坚持全额返回到环保治理环节,鼓励钢铁企业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实现粉尘、废水等方面的减排。环保税的初衷是治理环境,警惕地方政府将其变成新的增税点。同时一旦环境税开始征收,对中小钢厂影响明显,会有相当数量的钢铁企业在环保压力下退出生产。有资料显示,启用环保设备,每生产一吨钢需要增加100元以上环保设施运行成本;而不启用环保设备,一个中等规模的钢铁企业每年可减少上千万元的成本。据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河北省钢铁企业吨钢利润仅85元,如果没有相关政策,对钢铁生产企业的治理难有大改善。
政府在制度上要鼓励企业有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来惩罚排污企业,大力度奖励减排企业。这需要留有较大比例奖励,返还给减排成效好的企业,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来减少因环保税抬升了整个行业的生产成本的代价。如果只征收,不返还或者少返还,环保税必然增加行业生产成本。特别是现在吨钢利润率偏低、钢厂高负债率运行,企业承担税赋能力低,企业将增加成本转嫁到下游,这样的话,最终环保税只变成了政府增收,将失去提升企业减排的示范作用,就违背了征收环保税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