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晋城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晋城分站 >> 市场评论 >> 行业观点 >> 钢企是如何“做专做强”提高效益的爆料!

钢企是如何“做专做强”提高效益的爆料!

来源:中国钢材网 2014年03月14日 10:32:23 打印

  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李卫接受《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专访时指出,我国钢铁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应追求“做专做强”,单纯追求规模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

  李卫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追求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是应该的,但需要充分发挥上下游产业链优势,形成有机的良性结合,相互促进,产业互补。这就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好,要“做专做强”,才能延伸,并且通过延伸使效率和效益都得到提高。

  “我同意产业链的延伸,是否具备相关的人才、核心技术以及资源优势尤为关键。不是光有资金就可以。”李卫说,“应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模式,学习人家的产业发展方式。我们现在的许多企业是大而不强,而世界上一些先进工业国家的企业往往不是很大,但是很专。以德国为例,他们注重的是产业链协同,即要做好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企业只做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环节,彼此的分工合作关系很好。”

  李卫表示,我国的企业在自身没有“做专做强”时热衷于上下游延伸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担心上游的供应或下游的需求出现问题,另一个是想怎样通过控制上下游来限制竞争对手。整体而言,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作互惠关系相对较差,内部竞争消耗过多,并没有发挥出产业链协同或一体化带来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以及效率优势。

  “我曾跟企业讲:‘你如果能管住矿,那你能一直延伸到汽车销售么?如果你连汽车市场都能管到,那别人就都不要做了。’”李卫对记者说,“实际上,每一家企业只要把自己‘做专做强’,附加值和利润是完全可以提高的,并且在此前提下只要企业想提高附加值,自己完全可以做到。”

  另外,李卫认为,盲目的扩张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整体上并不利于行业和国家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他说:“企业贸然进入另一个行业,不是说一定做不了,但从效益上讲,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是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我们的许多产业是大而不强,核心的东西都是人家的。”

  李卫同时强调,目前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发展导向是以规模和GDP为优先考虑,要求企业做大做强。

  “我曾经看到过,有地方政府在高速公路两旁打出的标语,提出3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翻一番,5年翻两番。”他说。

  李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企业就有可能被找去谈话,并被要求“翻番”,只有“翻番”以后才能从税收、土地等方面获得相关的优惠,并且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当地生存下去。

  “企业为做大规模,就会进行扩张。结果即使是亏损了,如果能从政府那里拿到更多的补助,实际上企业还是赚了;如果不扩张,达不到政府规定的规模,那就拿不到相关的补助。”李卫一针见血地说。

相关资讯推荐:

  【钢厂搬迁】明年停产

  钢价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反弹!

  下周钢材各品种预测(3.17-3.21)

  经济打喷嚏:铜和铁矿石抖三抖

  钢价差异:建材价格出现北强南弱内幕

  【两会闭幕】钢材市场四大积极信号

  【百年回顾】钢铁行业百年整合回顾分析

  【爆料】山西7千万嫁女煤老板被警方带走

  两会政策让钢铁业“红”起来内幕揭秘

  钢铁企业做转型“手术” 谁血管里没血,就死定了!

  【内幕爆料】数据再“掐架” 粗钢产量差值竟达20万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