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没有钢商苦。面对供应商,一哭一上午。哭了一上午,接着哭下午。货源补不补,心里直打鼓。不补要等死,补了自作古。”
“钢材持续低位下行,钢商苦不堪言,我市钢商不得不从传统的纯贸易转型为钢贸服务加工,以此来摆脱困境。”2日,市钢贸与物流联合商会副会长、黄石鑫国贸易公司总经理柯卫国对记者如是说。
2日是星期天,记者在迎宾大道黄石最大的钢材市场鑫大地钢材市场看到,前来订货的钢材客户稀疏,同一产品规格的钢材,经销商开价也高低不同,有的经销商实力雄厚,则力挺价格,不愿降价销售;有的经销商为了资金周转,则低价出货。鑫大地物资集团钢贸公司经销经理张健告诉记者:“以前春节过后,很多客户都主动上门来寻求货源,但因行业持续不景气,今年使这个市场变得冷清起来。”
与张健的话相对应的是,前些天,网络微博流传了钢市这样一个段子:“锄禾日当午,没有钢商苦。面对供应商,一哭一上午。哭了一上午,接着哭下午。货源补不补,心里直打鼓。不补要等死,补了自作古。”
这样的顺口溜无不浓缩了当前国内钢贸业不容乐观的现状。
据介绍,黄石钢贸市场与全国行业一样,从2011年开始,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目前的价格已回到20年前的1994年期间水平。建材的螺纹钢销售价每吨3300元至3400元之间,元月以来每吨下跌了150元左右;板材价格也是每吨3300元左右,每吨下跌了100元至150元;型材价格每吨3400元左右,每吨下跌了100元左右。
究其原因,市钢贸与物流联合商会会长、鑫大地物资集团董事长甘龙春分析,由于国内钢材产能过剩,导致钢材市场竞争加剧,使得厂家、经销商不得不进行价格血拼,这非常不利于行业发展。甘龙春表示,当前,低端钢材同质化严重早已不是新鲜事情,而高端钢材的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下游行业而言,采购时的选择更多,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均以价格便宜为主要选择,由此导致上游的钢贸商、钢厂间血拼不断,带动整个钢材市场的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到2013年,钢材每吨利润不如一斤白菜、不如一根冰棍的说法屡见不鲜,这其中,市场的无序竞争无疑是主要推手。为此,黄石钢贸商现在不得不转型经营,从传统的纯钢贸转变为物流、钢贸、产品加工等综合型服务。目前,黄石的钢贸经销商在商会的引导下,“转型”做得非常好,像经销商柯卫国、杨华峰他们的产品加工服务广受客户的青睐;经销商叶文斌除了钢贸,还从事其他行业的经营,创造了较好的效益。
今年我市“两会”上,市长杨晓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鑫大地等物流企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随后加大了服务力度。前不久,市规划局会同国土、下陆区等政府部门,专程前往鑫大地下陆钢贸物流市场现场办公,着手解决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市钢贸、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甘龙春据此认为,尽管现在承受不良的价格竞争,但很多的钢厂开始注重新产品的开发,扩大规模化生产,加上政策的调控与政策的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回升,今年钢材价格具备了上升的空间,甚至将逐步回暖。我市钢材经销商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