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多个行业中,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殇”。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并规划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金模钢铁网首席政策研究员罗百辉指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也是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寻找增长新动力的又一重大举措。
化解产能过剩刻不容缓
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尽管这些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但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过数轮产能过剩,但这一轮程度大、影响深,化解的难度大。”在这份指导意见中,国务院提出警告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从这份指导意见看,决策层已经充分意识到,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过了追求速度的阶段,现阶段必须追求增长质量、效益。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伤筋动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必须遏制进一步加剧的矛盾,引导好投资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权威人士罗百辉指出,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出台这一改革举措,释放出中国新一届政府直面改革“硬骨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坚定决心和坚实步伐。
在指导意见中,国务院明确,要通过5年努力,在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方面实现三大目标,即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与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资源保障相适应;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产能结构得到优化;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到完善。
为实现这一目标,指导意见确定了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等化解严重产能过剩矛盾八大具体任务。并提出四个基本原则:“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与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开拓市场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坚持严格控制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相结合”“坚持完善政策措施与深化改革创新相结合”。
“从这些举措可以看出,相对以往,国务院提出了更严格的调控举措。”李新创认为,这份指导意见花了很长时间,相关部门也做了多次调研。指导意见很具有指导性,也具有操作性。
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例,指导意见提出,“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基础上,通过提高财政奖励标准,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等措施,鼓励地方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标准,2015年底前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
中国政府计划在五年内压缩8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产能总量,占目前中国钢铁产能的8%左右。
国务院10月15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中提及,未来五年重点推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山西、江西等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分散钢铁产能,推动城市钢厂搬迁,优化产业布局,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
中国政府为控制钢铁产能已经发布了很多政令。从2005年中国发布的第一个钢铁行业产业政策就提出要控制产能,但中国的钢铁产能却从2005年4.7亿吨攀升至目前的10亿吨,中国钢铁产能调控进入了“越调越多”的怪圈。
罗百辉认为,五年内压缩8000万吨产能,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因为每年压缩1600万吨,仅占产能的1.6%,不过,他指出,单从数字上来说,影响不会很大;但从预期上来说,在缓解市场心态和供应压力还是有很好的影响。如果真能实现压缩产能,不管多少,对于目前产能过剩、利润率过低的钢铁行业都还是有利的。
至于对铁矿石供应的影响,罗百辉认为,铁矿石供应朝着买方倾斜的方向是不会变的。由于最近一波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扩产的影响,普氏指数62%铁矿石价格从8月份的142.5美元/吨的高点降至目前的130美元/吨左右。
“此次调控会减少潜在的需求,在供应上,会更加有利于买方。”金模钢铁网分析师认为,这种影响是建立在控产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上。由于目前中国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钢铁主产区华北京津冀地区饱受雾霾之苦,舆论压力甚大,此次钢铁产能调控可能会出现一些效果。
在9月6日河北省发布的《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将削减6000万吨。
不仅如此,指导意见还对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五大行业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和化解工作。
将化解产能过剩列为政绩考核目标
指导意见还同时指出造成当前产能过剩的多种原因,并提出要完善行业管理、强化环保硬约束监督管理、加强土地和岸线管理、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完善和规范价格政策、完善财税支持政策、落实职工安置政策、建立项目信息库和公开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等九大配套政策措施。
在李新创看来,指导意见出台后,相关配套的操作细则和规定还要进一步细化。“就拿职工安置来说,工作怎么开展、谁来做、怎么落实,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指导意见尤其强调,“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李新创指出,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仍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彻底改变以往“GDP挂帅”的地方官员考核评价体系,简政放权,把权力进一步下放。“关键在于落实好指导意见,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才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