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GDP增速7.7%,与2012年持平。
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7%,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表示,当前支撑中国工业长期向好趋势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倒逼机制已经形成,工业进入从数量、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效率的发展新阶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映生产者价格水平的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含分项指数】)则表明在工业领域应当大量“去库存”和“去产能”,但很多企业更加重视“去库存”工作,而对于“去产能”工作则一直步伐缓慢,这种做法对工业部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2013年,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来讲,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行业,其发展状况既体现出了与宏观经济的一致性,也反映了钢铁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盘点一:2013年全国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矛盾突出
2013年,全国钢铁行业延续供大于求的局面且有扩大趋势。在供给方面,因为产能过剩近30%,所以用粗钢产量增速代表供给增速;在需求方面,由于钢铁产业链下游需求行业众多,且与整体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关系紧密,所以用GDP增速代表需求增速。如下表所示,2013年,当需求增速为7.7%时,供给增速却为11.48%。供给增速明显高于需求增速,且供给增速创下4年来的最高水平。
盘点二:2013年全国钢铁行业运行质量不容乐观
钢材价格持续走低。2013年1-11月,国内钢材价格低位运行,与2012年同期相比,钢材整体价格水平降幅超过5%;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指数11月末为99.33点,比2012年同月价格下跌5.69%,市场呈现供大于求严重局面。
虽实现全行业扭亏但利润水平极低。2013年1-11月累计纳入财务统计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产钢5.77亿吨,同比增长7.7%,实现销售收入3.35万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利润161.8亿元(2012年同期为亏损7.56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0.48%,在全部工业行业中处于最低水平。全行业实现扭亏为盈,但企业亏损面仍高达27.9%。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整体负债水平上升。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份列入财务统计的全国86户重点统计的大型钢铁企业负债总额达到30998亿元,同比增加负债2361亿元。
盘点三:2013年全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压力巨大
2013年11月12日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无论在短期、中期或长期都会对钢铁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转型与升级带来重大影响。同时,2013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换届之年,政府对经济增速放缓容忍度的提高,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开放了时间窗口。
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相关政策持续出台。2013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科学论证产业布局,依法依规履行项目建设手续,坚决遏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国务院2013年10月6日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根据行业特点,分别提出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分业施策意见,并确定了当前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8项主要任务,包括“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全面清理整顿已建成的违规产能,加强规范和准入管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能有序退出”以及“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等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下达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工信部分别于2013年7月18日、8月26日 和9月9日将2013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予以公告。根据公告,2013年炼铁产能淘汰277万吨;炼钢产能淘汰697.9万吨。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更加注重标准体系建设。2013年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底,有色金属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左右,累计节约标煤7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全面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全国有色金属冶炼的主要产品综合能耗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进一步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指导和推动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在已发布的《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HJ/T189-2006)、《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整合编制了《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将替代上述指标体系和标准。2013年5月24日,环保部发布实施《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该技术政策提出了钢铁工业污染防治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包括清洁生产、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噪声污染防治、二次污染防治、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内容。
规范行业准入条件明确并进行资格认证公布。2013年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12个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的兼并重组目标和任务。依据《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经钢铁企业申报,地方工业主管部门预审,工信部组织专家评审以及网上公示,于2013年4月28日 将第一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的钢铁企业进行公告,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等45家企业榜上有名。
盘点四:2013年全国钢铁行业创新转型渐成共识
2013年,在全行业面临严峻困难的生产经营形势下,钢铁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在产品、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核电用钢全部品种已能够国产化,满足国内核电建设需要;在进口汽车用冷轧薄板卷同比只增长0.9%和进口镀锌板卷下降1%的情况下,国内生产的汽车用钢板卷满足了我国汽车生产增长14.3%的新需求;铁路用重轨产品同比增长33%,满足了铁路新线大量集中铺轨的需要。
在产品创新方面。宝钢生产的第三代汽车高强钢实现全球首发;武钢、宝钢已能生产全部高牌号取向硅钢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专利技术,进口取向硅钢同比减少25.23%;鞍钢直径5毫米高碳钢拉丝线材轧制下线,打破国外企业对极限规格线材产品的垄断局面;首钢已生产出X80级超厚度管线钢卷板;马钢生产的350公里高速铁路车轮用钢即将进入试用阶段;太钢加强高端产品研发,不锈钢等高效、节能、长寿产品比例达到75%;南钢开拓船用LNG罐用钢市场,成为国内船用LNG罐用钢市场占比最高的企业。
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一批企业按照“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思路,坚持以质取胜,以质增效,在市场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努力走质量、品种效益发展之路。华菱集团实现扭亏为盈;南钢在钢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大幅上升;兴澄特钢品种结构经过“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三次调整,目前高档、高利润品种的比例已经占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宝钢继续实施服务转型战略,旗下的专业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东方钢铁电子商务平台经过多年探索实践,2013年钢材现货交易突破1000万吨。宝钢还稳步推进国际化营销和增值服务体系,抓紧在钢铁产业链的两头(原料和加工中心)形成全球网络。沙钢、河钢、中天、荣程、西林钢铁等一批企业都已经把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新的着力点。
在环保节能方面。广大企业按照绿色钢铁的要求,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继续加大对环保的投入,环境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一批企业通过节能环保投入增效,建龙集团坚持向节能环保要效益;河北津西钢铁抓能源创效,实现能源创效1.7亿元;德龙钢铁大力使用节能降耗新技术,其中仅水渣微粉就实现每吨增效近百元。
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山钢集团按照“建设现代化世界一流钢铁强企”的目标,深入研究发展战略和企业组织模式;积极推进集团化运营,大力提升协同效益,大宗原燃料采购和钢铁产品出口业务实现了重组、整合、统一运行。三钢集团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通过重塑企业文化,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坚定攻坚克难信心,凝聚企业内外、集团上下力量,通过树立“为人至诚、为业至精”的核心价值观,实现“打造精品钢企、铸就卓越品牌”的企业愿景。
盘点五:2014年全国钢铁行业面临主要问题
2013年钢铁行业运行,从总体上看,“高产量、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态势依然没有改变。这就对2014年钢铁行业的运行带来巨大挑战。
淘汰落后产能和调整产量的压力持续增大。在2013年,很多企业还在坚持,希望通过维持生产、释放产能或降本增效等方式来“摊薄成本”“保生存”的话,在2014年,这种状况将不能够持续,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节能减排措施的严格执行必然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会使得部分企业不得不退出生产或压缩产量。
经营风险控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市场化配置资源、国企改革必然带来产业格局、行业格局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钢铁行业内,强势钢铁企业和弱势钢铁企业之间的产品价格之争将更加激烈;国有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之争将更加凸显;中钢协会员单位和非会员单位之间的市场占有率之争将更加明朗;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均衡将更加脆弱。因此钢铁企业在“求发展”方面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创新商业模式优化管理模式成为必然选择。在2013年,很多企业已经在尝试通过“国际化战略”改善成本结构、通过“循环经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价值提升、通过“集团化管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再设计”等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升管理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的确也“拧出了水分”,但是在面对“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新形势下,还必须持续努力,从漫长的产业链上、细分的价值链上“拧出更多的水分”,实现劳动生产率、资本使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才能使整个钢铁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在对2013年全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进行盘点的时候,2014年已经到来。对于全国钢铁行业来讲,由过去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驱动转变为由技术、商业模式、及管理模式创新驱动需要持续深化改革;由过去政府主导配置资源转变为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要建设一个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和高度开放的钢铁市场,要实现注重环保、勇于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钢铁行业发展愿景,只有通过产业转型才能开拓发展之路,只有通过风险控制才能获得丰硕的发展成果。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