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3年钢贸经营实践,不难看出钢贸行业传统经营方式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在现货交易和网购中,还孕育了许多新的经营方式,并焕发强大生命力,值得关注。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钢材市场行情长期倒挂,上海钢贸行业亏损经营,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尽管这样的变化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发生,但在2014年,钢贸商将打响经营方式“突围战”。
钢贸企业若要谋取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经营瓶颈,以创新经营为武器,打响钢贸经营方式“突围战”。总的来说,2014年钢贸商要打响经营方式“突围战”,须在以下三大“战役”里取胜。
“战役”一:网上销售
当前,网上钢市创新经营发展趋势被普遍看好,实际上网上钢市也正在不断地扩大着市场份额。由于大多数网上钢市还处于“烧钱”的阶段,因此一些已经显露盈利潜力的网上钢市备受关注。
不少民营钢厂不得不创新思路,摸索创新经营方式。迎合这样的需求,一些网上钢市特制了与中小型钢厂合作销售的模式。例如,一家网上钢市在2013年已经对10多家钢厂进行产品认证,并在网上进行推广销售。同时,还与一家钢厂联手推出网上销售平台。再比如,一家网上钢市经过前阶段帮助客户找钢材的积累,开始代理钢厂各类产品。2013年3月~12月份,其代理销售钢材60万吨,并从中找到了盈利点。
“战役”二:库存前置
建筑钢材历来占据我国钢铁行业“半壁江山”,约有60%的份额。当前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中期,基础建设、房地产等消耗建筑钢材的项目规模有所缩小,反映在市场上就是需求不旺、生意难做。钢铁行业要再度崛起,人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拉动需求上,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钢材市场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交易代理、代订、托盘等经营方式所担受的成本、风险和能取得的盈利不对称,一些中小钢厂的产品在失去成本优势后,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为此,一些中小型钢厂试行库存前置的经营方式,把原本放在厂里过剩的产量,运送到钢材集散地仓库进行销售。在经营中,这些中小钢厂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在集散地开设门店,接受预订,按船期发货或销售合作仓库内的库存;另一方面,与当地的钢铁物流企业合作,根据事前的约定,钢厂将货发送到指定仓库后收取一定的预付款,10天~15天后再根据这段时间市场行情结算,钢厂会在每吨计价上让出事先约定的销售费用。这种创新的销售方式,抹掉了代订、托盘的资金成本,又将原本钢贸商承担的市场经营风险有效分解,由钢厂、钢铁物流企业和钢贸商共同分担,深受钢贸企业的欢迎。从2013年下半年试行的情况看,库存前置式经营方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大行其道。
“战役”三:互补合作
在互联网时代,实体市场离不开电子商务,网上钢市同样需要钢铁物流实体企业扶持。实体市场如果再不创新经营的话,就有可能举步维艰;而网上钢市若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须与钢铁物流企业实现“无缝连接”。
由此,笔者建议2014年实体钢市和网上钢市发展遵循以下思路:实体钢市利用IT技术,在维护好市场内部管理基础上,为驻场客户提供包括交易、融资服务各类功能的平台。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实体钢市可以量力而行地把一些服务项目推向社会,为生存发展赢得机会。网上钢市可以通过与钢铁物流实体企业的合作,突破钢铁物流半径制约,使钢材交易覆盖面得到有效扩张。
对于个体钢贸商来说,也能结合经营实际情况做一些钢材期货和网上交易,以防范风险为主,尽可能不失去盈利的机会。2014年是钢材市场转型的关键一年,谁在创新经营中占得先机,谁就有可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