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晋城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晋城分站 >> 市场评论 >> 行业观点 >> 【热点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

【热点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

来源:中国钢材网 2013年11月13日 16:26:14 打印

历届会议主题回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在此期间,中央委员会将召开若干次重要会议(全会),就重大政策决议进行讨论投票。其中,一些全会主要关于思想建设及宣传领域,而三中全会通常聚焦于经济 [详细]

会议摘要

11月9日-12日,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召开。此次会议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总署。在中国改革挺进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当下,此次会议被寄予厚望。分析称,本次会议将解决中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改革的方向性和路线性问题。

会议第一天:民众盼拆硬骨头
会议第二天:改革直面三大关口
会议第三天:民主政治建设述评
会议今闭幕:改革将迈入新时代

市场影响

  • 石油板块重挫 三中全会未提油气改革
  • 三中全会公报投资要点分析及机会一览
  • 三中全会闭幕前 A股收涨近1% 日本股市涨幅创
  • 中金公司报告称改革或加速房地产泡沫破裂
  • 三中全会今闭幕 A股翘盼改革红利
 

三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某届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重要性:中国深层次改革政策推出,一般要等到三中全会,因为通常一中和二中全会主要集中在人事机构变动上。

预期政策:户籍制度,利率市场化,税收制度改革,加强节能环保建设等。

 
 
取消贷款利率七折下限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我国将再打造10个区域性城市群

再打造哈长、呼包鄂榆、太原、宁夏沿黄、江淮、北部……

 

会议热点

 

统筹协调,上下呼应闯险滩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
 
金融
   
   
 
民生期待
 
房地产
   
 

三中全会后的经济和政策预期

 

经济增速

GDP增长下限是7.5%;底线是7%。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8%,创本年度新高,增速比上季度反弹0.3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通货膨胀

CPI增长上限为3.5%。随着冬季的日益临近,严寒天气对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将产生较大影响。三季度CPI上涨动力或将持续到四季度……

 

消费

除了制定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的目标外,还首次提出将完善7大类支持政策,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投资

从7月底8月初开始,亿万级的投资无论来自国家还是地方的都慢慢开始了。其中,22日四川省政府宣布未来两年要投4.26万亿……

 

外贸

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10629.4亿美元,同比增长6%,较第二季度增速有所回升。但9月份当月外贸增速为3.3%,较7、8月份的增长水平大幅回落……

 

货币政策

总体来讲,今年下半年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果有需要,可以做一些灵活的调整,但是我认为今年下半年不会有大的调整……

 

财税政策

从2013年8月1日起,一批财税新政开始实施。这些以减税清费为主的内生性积极财政政策,无疑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楼市政策

三季度全国多个城市楼市成交火爆,热点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持续上涨,“金九”热度延伸至“银十”中上旬……

 

节能环保

着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布,环保部正酝酿对工业企业以往的排放标准进行重新评估……

 

往届会议要点回顾

 
会议 时间 主题 要点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在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全会还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会议提出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的重点转到中期和长期计划上;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提高部分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倒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30日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国有企业:股份制试点和发展企业集团试点。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第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14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消少数资料价格双轨制,加速要素价格市场化;央行开展国债买卖,调控手段市场化,发展商业性银行,允许商业银行存贷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财税方面,中央与地方事权分税制,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14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14日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12日 推进农村改革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当我们回首这次被称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重要会议时,却会发现,这只有5天的短短会议中确定的一切,都是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在之前两年的荡涤和酝酿中已经确定的。平反冤假错案,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拥有巨大威望的邓小平复出,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之后,尚未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定局。这是“文革”结束后的中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历史出口。时代、人心和政治领袖的决断,在排除了“两个凡是”的最后一点干扰后,终于从“文革”的深渊中将中国带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如《春天的故事》的歌词所唱,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新的局面。在春天之前的寒潮中,面对着否定改革开放,重提阶级斗争、姓资姓社的乱流,邓小平用南巡给予了正面回答。在邓小平的支持下,江泽民一锤定音,邓小平理论在十四大写进党章。最终,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建成型。两代领导人用他们的手掌住中国的舵,驾驶这条大船驶向新世纪的目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