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会议主题回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在此期间,中央委员会将召开若干次重要会议(全会),就重大政策决议进行讨论投票。其中,一些全会主要关于思想建设及宣传领域,而三中全会通常聚焦于经济 [详细] |
|
|
会议热点 |
||||||||||||||||||||||||||||||||||
|
往届会议要点回顾 |
会议 | 时间 | 主题 | 要点 | |||||||||||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78年12月18日~22日 |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 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在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全会还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
第十二届三中全会 | 1984年10月20日 |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 会议提出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的重点转到中期和长期计划上;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提高部分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倒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
第十三届三中全会 | 1988年9月26日~30日 |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 国有企业:股份制试点和发展企业集团试点。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 |||||||||||
第十四届三中全会 | 1993年11月11~14日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消少数资料价格双轨制,加速要素价格市场化;央行开展国债买卖,调控手段市场化,发展商业性银行,允许商业银行存贷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财税方面,中央与地方事权分税制,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 |||||||||||
第十五届三中全会 | 1998年10月12~14日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
第十六届三中全会 | 2003年10月11日~14日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
第十七届三中全会 | 2008年10月9日~12日 | 推进农村改革 |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如《春天的故事》的歌词所唱,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新的局面。在春天之前的寒潮中,面对着否定改革开放,重提阶级斗争、姓资姓社的乱流,邓小平用南巡给予了正面回答。在邓小平的支持下,江泽民一锤定音,邓小平理论在十四大写进党章。最终,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建成型。两代领导人用他们的手掌住中国的舵,驾驶这条大船驶向新世纪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