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过半,曾经的“金三”早已化为泡影,而就目前钢市整体情况而言,“银四”也显得遥遥无期,巨额亏损背后是否还存在获利者?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今年前3个月国内钢市的具体表现。
1月可谓新的开始新的开端,尤其是在2012年的全面亏损冲击下,钢贸商纷纷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即使在需求淡季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外矿价格的强势上行,生产成本抬升,钢厂果断上调出厂价,让原本就盼涨的钢贸商看到了希望,从而进一步点燃了市场拉涨热情,无量空涨格局最终形成。
回首2月,恰逢传统春节,钢市被节日气氛弥漫,前期表现尤为清淡,但因商户对年后预期较好,加之在开门红的心理影响下,节后归市商户仍有挺价抬价意愿,且外矿指数持续上扬助阵。然实质利好还未现身,利空就已来袭,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再度加码,新“国五条”出台令钢市信心不复存在,加之元宵过后下游需求仍未明显启动,各地市价开始纷纷走低。
随之到来的3月,在钢市一直享有“金三”的美称,然今年这个阳春三月,本该是钢市回暖的阶段,却因“国五条”细则的出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加之成交情况持续不畅,以致市场对“金三”的期许最终被击碎。然在这个三月,还发生了一件令业界哗然的大事,那便是3月8日杭州沙钢经销商致沙钢公开信的发出,这虽然不是第一次钢贸商联合抵制钢厂定价政策,但经销商联盟公开停售胁迫钢厂合理定价,在国内尚属首例。而这一场钢贸商与钢厂之间的博弈之战着实令人深思,在钢贸商谴责钢厂定价超出了市场定价机制,且没有留给他们利润空间的时候,真正的受益者又是否就是钢厂呢?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目前就钢厂而言,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且3月份之后多进入钢企补库周期,高价原料逐渐进入钢铁生产企业,成本的过快上升侵蚀了钢厂盈利空间。2012年86家钢厂的业绩报告显示,当年亏损企业达到26家,而占据亏损榜单前6家的钢企亏损均超过10亿元。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当前不仅仅钢贸商的日子窘迫,钢厂也多处在困境之中。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国内钢企的龙头-宝钢,2012年实现净利润103.05亿元,且据悉宝钢最近这几个月订单饱满,部分品种甚至已经‘脱销’。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钢企之间一个是订单饱满,甚至“脱销”,而最大的民营钢企沙钢却遭到停售,并被迫降价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也让我们深刻的意思到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在时下产能过剩和供需矛盾尖锐大背景下,钢铁生产商只能在寒冬中优胜劣汰,如果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灵活的制订生产计划,就只能在价格战中接受被淘汰的命运。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钢贸商和钢厂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进退的“鱼水”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单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只有积极要求与矿山巨头谈判,联合抵制打压矿价,从而削弱矿山的“涨价”砝码,压缩其盈利空间,才能打造互利共赢的格局。
钢材去库存化持续 但市场供应压力犹重
尽管钢材市场下游需求维持平稳的释放过程,但库存压力并未有明显的减轻。据库存数据显示,截止到上周末(2013-4-12),全国五大钢种(热轧板卷、冷轧板卷、中厚板、螺纹钢、线材)社会库存量达到2131.25万吨,较前一周减少30.8万吨,实现连续第六周去库存;其中热轧板卷库存继续小幅增加。从上图来看,主要钢种库存依旧处于较高水平,较去年同期高出约372万吨左右;现货市场供应压力承重难解。
详细来看,其中螺纹钢库存1027.83万吨,较前一周降20.83万吨;线材库存为295.36万吨,减少9.57万吨;热轧库存为478.36万吨,增加2.26万吨;冷轧库存为167.92万吨;减1.17万吨;中厚板库存为161.78万吨,减少2.03万吨。很明显,热轧板卷库存继续逆市回升,说明制造行业需求明显低于其他钢种。原本属于钢材销售旺季的4月份,却出现钢材去库存化进度持续缓慢,主要是此前寄予强烈预期的稳增长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受阻,以及新城镇化战略尚在规划中,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形成实质需求释放;加上钢厂的疯狂生产;造成当前钢材市场供大于求难解。
钢铁业产能调控失败 高产量将成常态
从钢铁业持续数年的供大于求现状来看,我国一直强调的钢铁落后产能淘汰等产业调控濒临失败。在第四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截止到去年底,中国已建成粗钢产能9.7亿吨,另有在建项目产能约2200万吨;钢铁过剩产能超过2亿吨。在国家产能调控的大旗下,各类钢厂为了避免被兼并,纷纷明里暗里的增加自身产能,同时大中型钢厂则是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用更大的产能项目替换小项目,从而变相增加整体产能;如此一来,也就说明我国的钢铁产能调控实质上已经失败。而分析认为,最好的手段应该强调市场的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利用市场倒逼落后钢铁产能自动淘汰,允许国有钢企亏损退出。
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钢铁产能增加趋势难改;如此一来,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也将成为常态;在我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下;增产永远比减产来的容易些。也就是说,未来我国钢铁行业还将继续面临供过于求的的局面,因为到目前为主,我国的钢材消费量基本达到一个上升的弧顶区域。
首季度经济走势不尽如人意 恐影响下游需求释放
从近日发布的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面走势小幅低于此前市场预期,首季GDP同比增速仅为7.7%,小幅低于市场预期的8%;反应在1~3月份内,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虽然总体平稳,但也证明宏观经济面恢复速度较为缓慢。对市场而言属于负面利空,绝大部分分析师指出,窄幅盘整一段时间的国内钢材行情,很有可能因此而迎来新一轮的下跌走势。
另外一个方面,原本对入市采购就抱有观望心态的下游终端,可能因为宏观经济面利空当头而进一步加重观望的心态,影响到原本就相对低迷的市场需求。
总体而言,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有较大的放缓,与去年同期的GDP增速8.1%相比,今年一季度的GDP仅为7.7%,各个工业产业,尤其是房地产、基础建设等行业的用钢需求增长大大放缓。当前我国钢市正处于旺季不旺的怪异行情之中,下游需求的释放因多因素限制释放相对较慢,而上游钢厂的产量在高位反复震荡,难以出现实质的减产,市场供应压力难减少。因此,我们认为钢市在消化宏观经济利空的同时,将伴随着钢价的走跌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