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沪深两市18家上市钢企公布中期业绩,其中7家亏损,11家盈利。上半年上市钢企们的钢铁主营业务仍然不理想,各种营业外收入的输血以及财务技巧为不少钢企减亏、扭亏立下了汗马功劳。
3万亿负债煎熬钢铁业
39家钢厂负债率超过80%
15家钢厂负债率超过90%
5家钢厂负债率超过100%
已资不抵债
钢铁行业处于“高产能、高成本、低效益、严环保”十字路口
来自中钢协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86家钢铁企业的负债总额为 3.0189万亿,行业负债率达69.47%。到今年6月底,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到98.52,与去年同期134.4相比,降低35.88点,降幅达到26.7%,成为近几年来最低的价格。
由于钢材价格指数是以1994年价格作为100来计算的,这意味着目前钢材价格是低于1994年的价格水平。
3万亿元的总负债和1.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让钢厂和银行一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银行贷款还只是钢铁业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以钢厂为核心节点,诸多相关行业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资金链条。截至今年上半年,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应收账款1156亿元,应付账款4327亿元;应收票据1861亿元,应付票据4176亿元。
中国实体经济的第一个系统性风险正在逼近。一年前爆发的钢贸商资金链断裂冲击波,终于袭至钢厂的门口。
目前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利用率降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粗钢产能约为9.76亿吨,实际去年产钢量为7.17亿吨,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73.4%。
与此同时,由于产能过大,产业集中度低,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恶性竞争激烈。目前,全国有粗钢产量并上报国家统计局的企业有470多家,其中100万吨以上企业达到174家,2012年前10家产钢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45.9%,前4家仅占27%。
3万亿意味着什么?这是今年上半年86家钢铁企业的全部销售收入的1.67倍,是这些钢厂利润总额的1327倍。
中国规模最大的前10家钢铁企业中,首钢集团负债2845亿元,负债率超过72%;鞍钢集团[微博]负债1742亿元,负债率超过60%;河北钢铁集团负债2354亿元,负债率超过73%;宝钢集团负债2289.9亿元,负债率45.6%;山东钢铁集团负债1394亿元,负债率高达78.76%;华菱钢铁集团负债总额955亿元,负债率高达82%。
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说,行业特性决定了钢铁业资产负债率整体偏高。通常情况下,60%-70%的资产负债率都属正常,如果超过了80%,就有问题了。
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39家钢厂资产负债率超过80%,15家钢厂资产负债率超过90%。而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的只有8家。
更为严重的是资不抵债的钢厂已经出现。目前,全国有5家钢厂资产负债率超过100%。中钢集团控股的吉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111.98%。
钢铁业3万亿负债中,银行贷款为1.3万亿元。为此,全国86家钢厂在今年上半年,支付了406亿元的银行利息,是钢厂上半年22亿元净利润的18倍。
借新债还旧债,是中国钢厂目前维持现金流的主要手段。但随着国务院对产能过剩行业调控政策的趋严,钢厂直接从银行贷款的通道正在被逐步关闭。
铁矿石价格连涨挤压钢企盈利空间
近期进口铁矿石价格已经突破140美元/吨关口,涨价幅度超过同期钢材价格涨幅。
自7月以来的突然上涨,已经出乎了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料。在年初时,大部分市场人士对于铁矿石全年价格的预测区间在130美元左右。当5、6月铁矿石价格出现调整时,不少机构更是将二、三季度的矿价预测区间下调至110-120美元。而如今矿价的迅猛回调,已超出了部分人士的预期。铁矿石价格钢企盈利的短暂好转,正随着铁矿石价格的连续上涨而再度压缩。金模钢铁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认为,随着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小幅回升,铁矿石价格也呈小幅上涨态势。后期随着钢铁产量进一步下降,铁矿石需求将有所放缓,铁矿石价格将呈波动运行走势。海关数据显示,7月我国进口铁矿石7314万吨,环比增长17.4%,同比增长26.7%。1-7月累计进口铁矿石4.57亿吨,同比增加8%,累计进口均价为131美元/吨。
尽管钢材价格出现回升,但是在矿价上涨的背景下,钢企的盈利空间再度被压缩。据中钢协统计,今年上半年会员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67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0.13%,是工业行业中的最低水平。从分月情况看,利润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其中6月份由盈变亏,亏损达6.99亿元。从7月份表现看,国内钢材价格指数有所回调,而进口铁矿石价格却不降反升,钢企效益面临连续下滑。
钢铁企业3万亿债务压力与日俱增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截至6月末,全国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已超过3万亿,其中银行贷款达1.3万亿。有35家钢厂在亏损经营,亏损面已达40%。同时,中国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均在上升。
银行已经开始收口。一些钢厂此前拿到的授信已经失灵,新增授信更是难上加难;钢厂在还完到期贷款之后,能够拿到的新贷款也开始逐步减少。
媒体报道称,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39家钢厂资产负债率超过80%,15家钢厂资产负债率超过90%。而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的只有8家。
3万亿的总负债和1.3万亿的银行贷款,让钢厂和银行一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半年财务数据显示,若按照目前的经营状况,在银行贷款到期前,钢厂依靠自身还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银行贷款还只是钢铁业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以钢厂为核心节点,诸多相关行业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资金链条。截至今年上半年,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应收账款1156亿,应付账款4327亿;应收票据1861亿,应付票据4176亿。
钢铁业3万亿负债中,银行贷款为1.3万亿。为此,全国86家钢厂在今年上半年,支付了406亿的银行利息,是钢厂上半年22亿净利润的18倍。
超过七成的银行贷款为短期贷款,达9371亿,长期贷款为3628亿。一个正在发生的变化是,最近两年银行对钢厂的长期贷款逐步减少,短期贷款却不断攀升。今年上半年银行对钢厂的短期借款同比增加1125.54亿,增幅13.65%;长期借款减少73.99亿,同比下降2%。
更为严重的是资不抵债的钢厂已经出现。目前,全国有5家钢厂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分别为:首钢集团下属长治钢铁集团公司、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下属河北东山冶金工业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下属荣信钢铁有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下属张店钢铁总厂、山西立恒钢铁有限公司。此外,未被纳入86家钢铁企业统计的中钢集团控股的吉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111.98%。
在罗百辉看来,中国实体经济的第一个系统性风险正在逼近。一年前爆发的钢贸商资金链断裂冲击波,终于袭至钢厂的门口。只是这一次,无论涉及资金规模还是产业波及面都远超钢贸危机。
上市钢企应收账款达200亿
数据显示,这18家上市钢企当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累计总额为29.7亿元,而营业外收入累计就达8.76亿元,其中包括总额高达6.11亿元的各种名目的政府补贴。
最典型的依然是凌钢股份,公司当期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3亿元,而之所以中报最终能够实现3692.73万元的净利润,是因为上半年公司收到了高达3.88亿元的政府补贴。
愈演愈烈的钢贸危机也将越来越多的大型钢企卷入其中。日前就有消息称,山东钢铁因深陷“保兑仓”融资,连收18份各大银行的诉讼函,涉案金额总计高达7.05亿元。
事实上,上市钢企财务风险的高企也从其应收账款数据中可见一斑。媒体统计发现,截至6月底,18家已发布中报业绩的上市钢企应收账款合计高达197.69亿元,即平均每家逾10亿元。虽然上述数据相比上年同期的216.7亿元有所回落,但相比钢贸危机爆发之前的2011年——同样这18家上市钢企,当年中报显示的应收账款总额却仅为136.9亿元,增幅仍高达四成。
钢铁业期待减库存自救显效
更多钢铁企业开始自谋出路,鞍钢集团一位高层表示,自2013年以来,鞍钢通过加强各环节把控、降低库存、控制采购成本等措施,来应对钢铁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市场形势,今年上半年,鞍钢库存减少了53%,采购成本节约了5个亿以上,同时,他表示,目前鞍钢已经实现扭亏,股份公司上半年盈利7个亿。
除鞍钢外,还有凌钢股份、久立特材等多家钢铁企业中期业绩均出现回暖迹象,净利润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我国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就决定了我国钢材需求还有一定的增长。金模钢铁网认为,如果我国经济每年保持7%-8%的增长速度,钢铁增长速度还将在3%-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