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钢材新闻连连看】主流钢厂2012年1月出厂价格政策预判
2012年,钢贸商的路怎么走? 沙钢12月中旬建材价格基本平盘
钢市弱势震荡之局短期难改 钢材市场“入冬”明年形势更严峻
需求乏力 沪钢上涨或成泡影 越亏越生产 钢企利润跌入怪圈
钢铁行业步入低收益时代 钢市震荡筑底 商家谨慎过冬
不折不扣的钢市寒冬,不仅仅冻住了钢厂企业、钢材贸易商,而且,冷却了业内人士的信心与热情。年底前,钢材市场真的就这样“捏了”?今年的“冬储”真的只是传说?钢材市场能够创出奇迹?笔者从政策面的预期回暖,简要分析了年前钢材市场。
政策面趋暖
欧洲央行周四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核心贷款利率从1.25%降至1%,这是该银行年内第二次降息。欧洲央行两次降息,相当于把上半年两次加息全部抹去了,又重新回到了之前宽松的状态,所以全球流动性越来越大的预期正在变成现实。而中国方面,9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CPI和PPI下降均超过之前专家、机构的预期。鉴于全球货币政策再度宽松、国内经济下滑担忧升温、通胀压力缓解,预计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会“踩油门”,特别是货币政策,可能降准就是近期的事了。因此,整个政策面应该是趋暖的,只是比较明确的方向政策还没有出台。
虽然可以肯定的是,政策宽松极大可能不会倾向于钢材市场及下游需求,但是,政策放宽至少能够提振钢材市场,尤其是提高市场信心。总之,整个环境的改善,即使钢市不能直接获益,也会或多或少的得到“好处”。
基本面难改善
笔者认为,钢材市场要想创出奇迹,仅仅依旧政策面的利好还远远不够。要想“破冰”,还需基本面的改善,而短期内基本面预计难有大的改观。
首先,钢厂死扛不减产。10月份,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有超过1/3的出现了亏损。但是,据笔者了解,钢厂死扛也不减产。中钢协预估11月份下旬全国粗钢日产量为168.52万吨,旬环比增长1.29%。粗钢产量的止跌回升、钢厂的死扛,势必会导致库存压力。
其次,钢贸商只出不进。目前,全国至少80%的钢贸商处于亏损状态,不仅“冬储”意愿降至低点,贸易商还迫于资金压力,赔钱也要卖货。钢贸企业宁可低库存或零库存过冬,也不愿冒险“明年继续做赔本的买卖”。这样,钢厂死扛不减产,贸易商亏损也要卖货,在寒冬逐渐深入,需求低迷以及商家悲观心态的影响下,或许意味着钢材价格可能会再次下跌。
再次,需求上不去已是定局。年关临近,钢材市场进入传统销售淡季,北方各地由于天气原因,工地施工放缓,多数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新开工逐步减少,下游需求将更加清淡,需求逐渐萎缩。
最后,资金压力明显。2011年注定是钢材市场相当悲剧的一年,更是纠结的一年。上半年受央行不断提高存准率及加息的影响,钢贸商资金压力出现罕见的紧张。虽然下半年资金压力有所缓解,但是,终究解不了钢市的“饥渴”。迫于岁末还款压力,贸易商只得选择继续大量出货,价格的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同时,资金压力也是很多钢贸商放弃冬储的重要因素。
综合来看,虽然政策面预期趋暖,但是,难敌钢市基本面的疲软。需求似乎越来越看淡,往年贸易商的冬储需求在今年必定大打折扣,目前也不大可能出现钢厂减产。
多数商家认为,由于后市暂不明朗,如今商家普遍抱着能出则出的心态,紧抓当前销售时机。年底前,钢材市场很难创出奇迹。
愈演愈烈欧美债务危机,引起了世界经济更严重衰退担忧。全球再次集体“救市”,将要成为影响今后钢材及其原料市场的最重要因素。由于缺乏其它有效手段,“救市”过后的流动性泛滥副作用,势必推高钢材及其原料价格达到新的高位。这是避免陷入经济危机的必要成本与代价,中国需要正确应对。
一、更严重衰退威胁再次引发全球“救市”
目前“两债危机”,尤其是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使得世界经济更严重衰退风险不断增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有些国家还不上债的危险。比如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他们债务太多,远远超出了偿还能力,必须不断地借更多新债偿还到期旧债,并且支付高额利息。又由于上述国家债务评级不断下调,其后续告贷越发困难,“硬性债务违约”只是迟早事情。如果这些国家还不上债,其风险外溢,势必导致欧元区金融体系与世界金融体系重大冲击。其最糟糕局面,将是欧元区解体,包括欧元成为“废纸”,这一定是世界经济的重大灾难。
其次是消费过度萎缩的危险。有的国家,虽然理论上不至于还不上债,比如美国;还有的国家,虽然财政赤字与债务余额尚未达到最危险程度,比如英国、法国等,但其共同点却是要紧缩开支,增加帨收。消费者与政府一齐捂紧钱袋,由此引发消费能力严重抑制局面。消费是经济增长发动机,消费的紧缩过度,也会使得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最为恐怖的是,今后世界经济所面对的,有可能是上述两种危险一起到来,效应乘数叠加。如果任其发展,恶性循环,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比更严重经济衰退还要糟糕的局面——即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是全球性的社会动乱。
虽然这种最糟糕局面尚未出现,也不一定发生,但其恐慌预期却是实实在在,并且支配着生产者与投资者的实际行为。这就是为什么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阴霾笼罩,行情低迷;一些国家,包括发达国家游行示威不断的重要因素。为此,国际权威机构频频发出警告:全球经济再次衰退风险加大,2012年将是世界经济继续低速增长或是重新陷入衰退的关键一年,更坏的结果还未到来,形势非常严峻。并且认为,一些国家现有的经济政策以及刺激措施不足有效应对经济的下行风险。呼吁世界各国采取进一步刺激措施。
为了避免这种灾难局面出现,所以世界各国一定要联手“救市”。即使为此支付很高成本也在所不惜,否则损失将更加惨重。近期美联储和其他主要西方国家央行采取联合行动,全面降低商业银行借贷美元利率,显示的就是这种决心。
二、中国经济不能独善其身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如果真的发生更严重衰退,中国当然不能独善其身。除了世界经济衰退会严重冲击中国出口贸易以外,还在于国内需求趋势也不理想。最新公布的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与非制造业指数,已经进入了50荣枯线下方;与此同时,由于1年多来房地产销售非常糟糕,以及住宅价格深幅跌落预期,将导致今后建筑施工量的大幅萎缩,中国建筑业也将因此遭遇沉重打击。
在中国四大悠关产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与出口行业趋势都不乐观的情况下,如果决策部门继续固守紧缩政策,中国经济“硬着陆”局面将难以避免,即经济增速掉到7%以下,资本市场一片萧条,企业倒闭,失业增多。这不是耸人听闻。因此,尽管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令人羡慕,但同样不可掉以轻心,需要采取前瞻性刺激措施,防范经济增长“旱涝急转”。
三、开动印钞机成为全球“救市”主要手段
全球“集体救市路线图”应该是对症下药,消除引发世界经济更严重衰退的上述两大风险。
当务之急是解决一些国家还不上债的问题。比如希腊、意大利等国家,避免出现硬性债务违约,风险向核心国家蔓延,尤其是防止欧元区崩溃。
其次是要避免消费紧缩过度、过快。虽然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不能持续,需要进行改革,但其调整需要一个较长时期,不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增收节支不能过度冲击正常消费。否则,不仅会引发国民强烈抗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增长失去稳定基础;还在于一些国家欠债太多,即使全部收入用来还债,也要数年之久,而经济增长却不能等到数年之后。
只有化解上述两大问题,才能够避免世界经济更严重衰退,甚至是前所未有大萧条。而在现有条件下,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除了开动印钞机,继续印刷钞票外,并无其它更有效手段。一方面,印钞可以解决欧美一些国家借新债还旧债问题,避免硬性债务违约,延祸其它核心国家,导致整个体系崩溃。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支付手段,减缓开支紧缩程度,保障经济增长所必须的消费开支,包括政府开支与个人开支两个方面。
当然,解决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解决一些金融机构流动性短缺问题,也可以通过发行更多债券,向财政盈余国家与跨国公司告贷解决。但问题是,这些国家财政赤字与债务余额巨大,国债前景展望负面,缺乏投资保障。受其影响,新兴经济体国家与跨国公司谁也不愿意出资购买债券。美联储也表示,对于欧元区债务问题爱莫能助。这就是G20峰会上没有一个国家承诺直接注资欧洲金融稳定机构的主要缘由。所以欧债危机解决,最终还是依靠欧洲自己,主要是欧洲央行购买债券解决。
与欧元区国家不同,美联储可以依赖至今仍存的美元霸权地位,通过美联储购买国债券的方式,开动印钞机解决资金问题。而且这也是美国政府最愿意实施的方案。
由此可见,欧美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除了依赖央行购买国债,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外,并没有其它出路可供选择。据此预测,今后美联储不仅会推出QE3,甚至还会推出QE4、QE5来,一直到经济重新进入增长,失业率达到合理水平为止。欧洲央行购买欧洲债券,也会成为欧洲国家债务问题的最后解决手段。
虽然这样做会遭到众多非议与反对。比如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英国都曾经反对将欧洲央行作为最后解决手段,甚至也反对欧洲债券本身;美联储内部对于新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也有不同观点。但在面对欧元区崩溃、美国经济更严重衰退、全球大萧条的威胁面前,最终将会“两害相权取其轻”,进行妥协。
四、印钞结果继续推高钢材及其原料价格
世界主要经济体一起开动印钞机的结果,当然是流动性大量进入市场,稀释既有物质财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国际市场石油、金属、矿石等行情趋势依然震荡向上,相继越过前期高点,比如石油价格会突破150美元/桶,铁矿石价格会达到200美元/吨。我们正处于全球严重通货膨胀的前夜。
五、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今后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呢?
1.扩大内需,防范可能到来的最糟糕局面。无论欧美债务危机如何解决,中国都会遭遇趋向恶化的外部运行环境,还有可能遭遇国内悠关行业——制造业与建筑业的超预期下滑冲击,预计2012年上半年,中国的内外需求,尤其是外贸出口形势更为严峻。为此,必须采取系列措施,努力扩大国内需求,防范可能到来的最糟糕经济局面。
努力扩大内需,应对出口形势恶化,中国还有很大空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一个较好民生与经济增长空间。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强调生产建设,对于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留下了巨大历史欠帐。这种情况,城乡居民很不满意,国际评介也很糟糕。要面向这个最旺盛需求,投入几十万亿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建设,逐步使得中国空气、土地、水资源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打造出一个强大的环保装备产业,提供几百万、上千万个工作岗位。要将其视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2.提高物价上涨容忍度,坚持保增长首要目标实现。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各国迫在眉睫的最大威胁不是通货膨胀,而是更严重衰退,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两害相权取其轻”,保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况且,现阶段的中国物价上涨,更多地属于经济失衡所导致的结构性成本上涨,具有长期向上趋势,决非我们单方面紧缩需求所能解决,反而会引发更多、更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提高一段时期内的中国物价上涨容忍度。要将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回归到“保增长”上来,同时兼顾物价过快上涨问题。
应当指出的是,目前仅靠货币政策微调,力度不够,难以驱散恐慌阴霾,扭转生产经营者与投资者信心不足局面。因此需要提高政策宽松力度。比如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贷款利率,鼓励首套房与改善性住房需求,大规模进行环境保护建设等。
3.用好外汇储备,千方百计获取更多资源。今后的时代,依然是一个“资源为王”的时代,是一个资源不可复制,钞票可以大量印刷的时代。国际市场铁矿石、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短期回落,改变不了长期货紧价扬趋势。这也是美国政府所以借助于强大军事力量,承受巨大消耗,甚至人员牺牲流血代价,也要获取石油资源,控制运输通道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切不可奢谈什么铁矿石市场拐点,一厢情愿地豪赌所谓风水轮流转。因此,中国有关部门与钢铁企业,要制定全球资源布局的长远战略。要借助于现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千方百计走出去,尽可能多地购买大宗商品资源,包括资源权益与资源产品两个方面。这也是实现中国外汇储备多样化、实物化、资本化、权益化,避免严重价值损失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