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太原市保障性住房原定完成开工近2万套,现在,这一目标已被调整为"努力完成开工4万套",并将向6万套"冲刺"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我国今年要开工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这无疑让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看到了"居者有其屋"的希望;当此全国上下大力兴建保障房之际,我们太原市将怎么做?昨天,记者从市房管部门了解到,今年太原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在全面提速,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指标就是:太原市原定开工建设近2万套保障房的年度目标,已经调整至"努力完成开工4万套",这对本市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大喜讯。太原市将采取哪些措施,以确保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能够如期开工建设?就此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我想有个自己的家
"我就是想有个自己的家,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在太原一家广告公司打工的小马,2008年转业来到太原工作。刚到太原的时候,他只能租住在单位附近的民居里。小马说,刚上班时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住在单位附近是唯一的选择,可是房租每月就得700元,差不多是自己收入的一半。而现在,随着房租一涨再涨,他每月需要拿出1000元来解决居住问题。
其实,早在2008年年底,小马就有了买房的打算。为了方便自己上班和孩子就学,他在单位附近看了很多商品房,可直到现在,他也没买上房,"在城区,最便宜的单价也得好几千元一平方米,买不起啊。"小马无奈地说。
"这两天,我看'两会'感受最深的,就是政府要努力建设更多的保障房,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我觉得我们有希望了,哪怕地方远点,房子小点,但有了自己的小窝,住着踏实。"小马对于保障房的期望溢于言表。
保底2万努力翻番
小马对保障房的热盼,代表了本市很多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想,今年,他们"想要有个家"的愿望将有可能实现。记者了解到,日前,国家住建部已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确保完成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房的建设任务。这就意味保障房这一"民生工程战役"已在全国各地打响。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太原市的保障性住房也正在进入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市房管局局长张双娥表示,去年我国保障房建设约600万套,今年的目标提到1000万套,就是要解决日益突出的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为了保证目标实现,国家已将保障房建设列为了考核各级政府的 "约束性指标",也就是说,这一目标必须完成。省政府提出今年全省要兴建31万套保障房,本市的保障房建设目标也将会相应增加。"我们将全力以赴,在保证完成2万套保障房开工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任务翻番,也就是达到4万套,同时向6万套这个目标冲刺。"张双娥表示。
"如此大规模的兴建保障房,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个好事,对房地部门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责任;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把好事办好。就像温总理说的,关键在于决心。有了决心就会有资金,就会有土地,就会有办法。"
土地从哪儿来?
这么大规模的保障房如期开工建设,关键取决于两大要素:一是地,二是钱。只有资金和土地的供应得到长效保证,保障房建设方能持续推进。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太原市各有关部门将切实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要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市房管局住房保障处处长张屹东对记者说:"鉴于太原市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政府将在新增建设用地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挖掘存量土地的潜力,对国有工矿企业、城市棚户区、老旧城区、城乡接合部的土地进行有效利用;除此之外,城中村改造也将是解决保障性住房用地的重要部分。"
资金从哪儿来?
资金是保障房建设的重要保证。保障房建设所面临的巨大的资金需求虽然不是无法逾越的天堑,但也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记者同时也了解到,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本市财政、融资机构、银行的资金正在纷纷加入保障房建设的"护航"队伍。
据了解,太原市将把土地净收益的10%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其次将出台政策,充分调动起太钢、太铁、太化、晋机、重机等老牌大型企业自筹资金兴建保障房的积极性,以解决企业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同时,市政府将组建专门针对保障房建设的融资平台,在确保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保障房建设资金,符合条件的保障房工程投融资主体可以申请贷款或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保障房建设。
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太原市将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保障房投融资主体发放中长期贷款,对于资本金足额到位、租金水平合理、实行商业化运作的公租房项目,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给予贷款支持。
问责会更严厉
为了保证保障房的大规模"上市",一套严格、完备的政府问责体系正在建立。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在强调房价问责的同时,土地问责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问责,也被列入了对地方政府的重点监督内容,主要问责地方政府是否违法违规批转土地,是否向市场投放足够的房屋土地,土地出让金是否合法、合规使用,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等。
"以往是只问事,现在是既问事也问人,这就要求保障房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都须尽职尽责,将保障房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来完成。现在目标已经很明确,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把任务分解到本市10个县(市、区),按照各区域的需求情况合理安排建设指标,保证今年保障房开工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张双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