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钢贸流通业中的转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日前,沪上有家钢贸公司以5.6亿元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在上海钢贸圈引起极大反响。这预示钢贸企业日趋壮大,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钢贸商开始探索上市之路。上海市钢贸商会副会长、钢贸商会战略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任庆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钢贸企业转型是必然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国内钢贸业迎来一个转型的高潮期。
任庆平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年钢产量高速增长,目前的粗钢产能已经达到7亿吨以上,钢材市场供需状态出现改变,由供不应求逐渐转向供大于求,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因而,如今的钢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钢贸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盈利空间不断缩小,甚至无利可图,亏本经营。而目前钢贸企业又面临诸多问题,以上海地区钢贸企业淡例,钢贸企业大多为中小型公司,经营规模小,在上海钢贸行业中,年贸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仅占钢贸群体不到1.5%,年贸易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不到千分之一,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很少,能够走出同质化竞争、建立差异化竞争模式的企业有限,很多企业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经营思路、理念、产品等诸多方面存在“跟风”意识。
“钢贸企业的生存扩张,面临资金‘瓶颈’的困扰。”任庆平说:钢贸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是钢贸企业的经营之本,也是钢贸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基础。但因存在信息不对称,且钢贸企业绝大部分资产构成为流动资产,出于控制风险及规避过高监控成本之考虑,银行往往不愿给钢贸企业授信。而钢贸企业对钢厂提供需要全额付款,对下游企业开出应收款,不仅在上游资金链处于劣势,也在下游产业中垫付资金,当这上下两端吃紧,又没有任何政策扶持时,所承担的风险迅速增大。
任庆平说,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业的布局将得到调整,更趋势合理,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集中度提高,进入后扩张期。在这个阶段,钢铁需求增长相对平缓,加之钢铁需求又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和差异性,市场对专业化服务要求越来越高,钢材流通行业的主渠道作用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然而,根据目前钢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散、小、弱等问题,与钢铁业的调整显然不相适应。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钢材流通企业将朝着企业大型化、经营多元化、业务链提升的方向转型,坚持“做大是基础、做强是关键、做优是目标”的战略规划,打造“我有人无”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构建集信息、加工、金融、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这是因为,未来钢贸企业竞争合作的手段和平台将是以加工配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和影响力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
任庆平说:在“十二五”期间,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钢贸企业之间竞争将是资金、创新、营销、管理、社会资源利用率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钢贸企业转型的方向,应围绕钢铁企业的集成供应模式、围绕钢铁下游用户的综合服务模式、以通运和储运为核心的连接上下游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新型的贸易模式、品牌扩张之路,从原材料采购到钢厂生产、深加工、流通、工地直供等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在上下游产业链上来实现钢贸企业的利润和拓展盈利空间。
在“十二五”期间,钢贸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企业转型,通过兼并重组,甚至通过借壳上市,钢贸企业的专业化的整合力度会加强、进度会加快。经营规模上千亿的钢贸企业在“十二五”期间规模仍会扩大,而一批中小型钢贸企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逐渐被淘汰的命运,钢贸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发展是未来的主要趋势。
任庆平还谈到,在“十二五”期间,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钢铁贸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巨大挑战,由于行业总量已十分庞大,不仅要凭自身的力量寻求发展的突破口,以完成产业转型,更要依靠政策支持,方有胜算。因此,建议政府职能部门除了宏观调控外,仍然亟需政府运用地方资源和产业布局,对广大钢贸企业予以引导和扶持。市场的规范、经营资质的规范、乃至钢铁生产商和贸易商之间、贸易商与终端用户之间的规范,都必须由政府行使职能,加强引导扶持。
“在政策力度方面,政府应尽快出台关注钢铁贸易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免这些发展中的钢贸企业被政策规避。”任庆平说,突破钢贸企业在行业上的相关政策藩篱,并制定发展、规范钢贸企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包括金融、税收、开设钢贸中小型企业专项基金等,以期得到与国有企业在政策对等上的更多、更有实效的支持。
任庆平说还指出,现在的钢材价格机制不尽完善,不利于钢贸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在企业转型上,面临的问题依然不少。因此,亟需政府出台调控机制,规范产业链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到价格竞争机制中,避免价格非正常因素涨跌。解决钢贸企业在价格失衡的情况下,因过渡竞争而造成挤压价格效益的压力,使钢贸企业不要因价格的“倒挂”而持续亏本经营。
“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各阶段的相关政策保持一致。这是钢贸商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保证。”最后,任庆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