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晋城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晋城分站 >> 本地资讯 >> 山西煤老板转型发展进行时

山西煤老板转型发展进行时

来源:晋城新闻网 编辑:晴天 2010年08月12日 08:38:37 打印

  去年开始,山西省率先推进大范围煤炭资源整合,引起全国关注。随着大批煤炭企业及民营资本退出煤焦领域,上千亿元退出资金和众多煤老板的方向选择,再次成为社会焦点。

  换个地方“打枪”的无奈

  记者采访中发现,山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后,原产煤大县(市)乡宁、河津、洪洞等地的民间煤炭经营者不少转向外省,开始重操旧业。

  “多数都转向了内蒙古、宁夏、新疆和甘肃,因为目前这些省份的煤炭资源整合力度还没有山西大。”一名常年靠经营贩卖煤炭为生的河津“煤倒”告诉记者,在他所熟悉的煤老板中,只有少数开始做酒和食品生意。

  为何继续投向煤产业者居多?“煤老板一般文化程度比较低,对于高科技等新兴产业缺乏认知,也就缺乏转型的软实力。”临汾一名煤老板分析说,包括他自己在内,只熟悉煤炭这个老本行,因此没有转行做别的产业。

  “以前在山西做煤时,跟内蒙古的客户常年打交道,互相很熟悉,做煤炭生意也顺手了,所以又来到了内蒙古。”他说。

  此外,受访者表示,煤炭领域民间资金整合退出后,转向投资其他产业少,与煤老板的种种顾虑也有关系。

  “没有足够多的平台供我们转型,也没有太多的政策进行扶持和引导,由于缺乏融资渠道,有钱人的资金并没有被利用起来。”太原一名煤老板说,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周围的多数煤老板都感到很迷茫。

  “其实,谁都知道,开煤矿风险很大,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倾家荡产。”他说,但在没有其他更好出路的情况下,多数煤老板只好重操旧业。

  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亲历。早在几年前,他就曾转产搞畜肉加工行业。刚开始信心十足,两年后却发现这个行业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与煤、焦行业曾经“日进斗金”相比,畜肉加工业投入大、回收慢,竞争激烈,巨额资金投进去却未见声响。

  “我们目前没有一个全省范围内的协会或是商会,能够把大家组织协调起来,带动和引导煤老板实现转型。” 这名在煤炭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煤老板说,浙商和闽商都有自己的商会,可以“指到哪儿打到哪儿”,但当代晋商尚缺乏这样的凝聚力。

  资料图片

  告别煤炭,“待嫁女”期遇“如意郎”

  “减少矿井数量、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只是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方面。如果大批涉煤资金退出后没有出路,就不算真正的转型。”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王霭林表示。

  有迹象显示,分散在山西各地、压缩或抽离了老本行的许多煤老板中, 不乏转型投入其他有前景产业的愿望,最大的困扰来自新路径的选择。而在山西一些煤炭主产区,政府通过因势利导,尝试将他们的资金优势和再创业热情导入当地产业优化升级的步调中,已开始收到双赢的效果。

  此前曾长期投资煤炭行业的李建明一直在寻找一个新的投资领域,“命运把我推向煤炭行业,但并不甘心挖点煤、挣点钱了事,一直想把积累的资金转移到其他朝阳产业上,也为社会做点贡献”。而2009年长治市启动的发展光电子产业规划,让他找到了共振点。

  李建明的动心,始于长治市委、市政府前期的扎实调研,“这个产业是否可行,市场潜力如何,政府前期做了大量调研,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减少了风险。政府鼓励我们转型到高科技产业,我正好借这个东风换一条新路”。

  现任长治市LED光电子产业园区副总经理的李建明介绍,LED产品运输成本不是很大,主要还是靠技术和资金含量,在内地城市完全有希望做起来。而长期倚重煤焦产业和重化工业的长治市,正是把发展光电子产业确定为实现经济转型的“突破口”之一,目标是打造一个代表着中国光电子发展先进水平和山西产业最高水准的上党“光谷”。

  在山西另一个煤焦主产区吕梁市,一批煤老板退出煤焦领域后,持币观望,也在力图寻求新的项目和投资机会。“在吕梁,煤老板拥有400亿元闲散资金,政府面临着双重压力:引导好,可以实现二次创业;引导不好,则会造成浪费和投资方面的扭曲。”汾阳市副市长谭曰文说。

  汾阳市的主导产业是“一黑一白”(煤焦、白酒)。当地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产地,但多年来由于发展起点低,加上当地酒厂各自为战,汾酒的销售收入去年才刚突破30亿元。

  “如果汾酒与煤炭领域的闲散资金结合,既可为煤炭企业转型提供平台和项目,也能为名酒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谭曰文说,对于汾酒集团而言,做大做强是企业的梦想;而对煤老板来说,借助汾酒和杏花村品牌比较容易占领市场,获得较大的收益。

  吕梁市政府与汾酒集团已就建设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达成共识: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新建5平方公里酒业集中发展区;新增酒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

  “一期投入的50亿元资金中,有一半来自汾阳邻近的柳林、中阳等县的煤炭闲散资金。”谭曰文说,外地煤炭企业有意向进入这一项目者众多,但受土地限制,当地将实行分期准入。

  资料图片

  扶持和引导必不可少

  山西省银监局去年的一次调查显示,山西煤矿兼并重组中退出的资金约有1400亿元左右,而一些社会组织则认为不止此数。煤炭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随着其他省份的跟进,山西煤老板转战外地重操旧业的空间会越来越少。在“后煤炭资源整合”时代,巨额沉淀煤资的投向,在煤炭第一大省已是一个上上下下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去年“农博会”期间山西曾大力吸引煤老板投资农业,也曾为其搭建食品、旅游、文化等领域投资平台。有关人士认为,退出煤炭领域的民营企业家有巨大投资潜力,而能否发挥好这个潜力,实现转型再创业,政策扶持和政府引导十分关键,一些地方的经验可供借鉴。

  扶持新兴产业来吸引。“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环保、高能耗的产业,综合考虑市场、政策导向、技术人才等各方因素,选取发展产业。”长治市副市长曹惠斌说,“让投资者找到一个愿意投资的,风险相对小、发展前景相对好的产业非常重要,而且要尽可能形成一个产业链。”

  依托传统优势产业来吸附。“可以将煤炭领域的‘托管’模式运用到山西酿酒、酿醋等传统优势领域,告诉投资者,其实这种投资跟办煤矿是一个道理。用投资者所熟悉领域的道理来打动他们,更容易让人接受。”谭曰文说。

  消除顾虑,建立投资者对政府的信任度。“为让煤炭整合中沉淀下的资金投向新产业,我们设立了一项‘种子基金’,实质就是政府跟企业一起担风险,更重要的是让企业看到政府的决心。用20%的国有股份,来撬动80%的民间投资。”曹惠斌表示,要让企业感到,政府会与其共存共荣。

  受访者认为,引导民间煤炭资本参与发展和转型,并不是像上几个项目那么简单。必须通过政府的扎实工作,社会多方促进,激励它们转向符合科学发展和产业政策要求的领域,并让现有的转型投资者赚钱,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如此,才能赢来更广泛的参与.

上一篇:8.12国内钢材市场简评

下一篇:山西省各地全力应对暴雨天气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