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8日,沪深两市共有1519家公司披露三季报,营业总收入为5.85万亿,同比增长近四成。
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最后一天,截至10月28日,沪深两市共有1519家公司披露了三季报(剔除近期上市的13家新股),具有可比的1506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8547.36亿元,同比增长39.01%;实现营业利润7303.42亿元,同比增长42.08%。随着国际经济复苏的影响,国内4万亿的经济振兴计划逐步已取得成效,促进出口产品增长,促进产品产销量上升,部分行业的景气度逐渐回升,钢铁、电子元器件、交通运输、有色金属等四大行业的营业利润使入快车道,成今年前三季度盈利能力最强的行业。本报今日对四大行业的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增长进行梳理,为投资者把握年末行情提供一定参考。
钢铁 三季度营业利润飙升17倍
营业利润增长情况:市场研究中心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28日,钢铁行业共有20家公司披露了三季报,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4093.69亿元,同比增长31.03%;实现营业利润87.17亿元,同比增长1657.70%;实现净利润99.47亿元,同比增长17.93倍。其中,今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实现增长的公司有12家,而太钢不锈(41.55倍)、三钢闽光(34.65倍)、马钢股份(29.50倍)、八一钢铁(27.01倍)、西宁特钢(13.32倍)、柳钢股份(4.40倍)、鄂尔多斯(600295)(4.33倍)、方大炭素(2.55倍)和凌钢股份(1.35倍)等9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翻倍增长,而包钢股份、本钢板材和济南钢铁等3家钢铁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扭亏为盈。
据悉,2010年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4113.5亿元,同比增长21.0%,同比增速较上季度下降24.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与此同时,三季度钢铁行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0个百分点,涨幅较上季度收窄8.6个百分点。钢材价格经历了4个季度同比涨幅加快后,在本季度首度出现上涨趋缓。
从每股收益来看,已披露三季报的钢铁股中,有13家公司每股收益超0.1元,有7家公司每股收益在0.1元以下。其中,大冶特钢、八一钢铁、凌钢股份、新兴铸管等4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每股收益超0.5元。
营业总收入增长情况:已披露三季报的钢铁股中,所有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总收入实现增长。其中,鄂尔多斯(49.67%)、八一钢铁(48.79%)、大冶特钢(44.75%)、方大炭素(44.14%)、莱钢股份(42.61%)和新兴铸管(42.42%)等6家钢铁公司的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增长超四成。
行业动态:统计数据方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周三旬报显示,受节能减排的持续影响,10月中旬全国粗钢日产量达156.3万吨,环比上旬下降3.9%;同期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产量为1341万吨,日产量为134.1万吨,环比上旬下降2.4%。有分析认为,10月以来钢厂开工率继续下降,产量下降将影响钢厂资源投放,有助于整个钢材市场去库存,缓解供应压力,同时对于库存高企而钢价低位盘整的钢材市场来说无疑能够起到支撑作用。该分析认为这要归功于节能减排的持续执行及一些钢铁企业将年度检修安排在第四季度。
政策法规方面,此前有消息称中国钢铁产业“十二五”规划将于年底出台,但目前热议的未来铁矿石定价新模式等问题,并未被列入其中。对此,中国钢铁业协会常务有关人士表示,新规划较此前的几份约束性文件所提及的主要矛盾和解决方向,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关键内容还是结构调整,还是节能减排。对此,有分析认为类似于钢铁有色这些耗能高的行业,政府希望继续降低单位能耗,推进节能减排,因此,“十二五”规划对上述这些行业的目标仍是继续推进产业内并购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近期市场表现:最新的行情数据显示,上述个股中,昨日有6只跑赢上证指数(-0.15%),其中,有广钢股份(600894)(5.38%)、方大炭素(1.65%)、新兴铸管(0.44%)和包钢股份(0.23%)等4只个股都实现逆市上涨。从本月行情来看,上述个股有18只累计实现上涨,占比90%,有包钢股份(32.42%)、西宁特钢(30.18%)、方大炭素(25.75%)、新兴铸管(23.92%)、凌钢股份(23.61%)、大冶特钢(19.47%)、本钢板材(16.46%)和柳钢股份(13.02%)等8只个股本月以来的累计涨幅跑赢上证指数(12.86%)。
比较典型的是包钢股份,截至昨日,其股票已经走出了7连阳的佳绩,且股价昨日创出了今年新高。十月以来,其累计涨幅高达32.42%,领先于本行业其他已披露三季报的公司。其在2010年三季报中披露,今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46%,系钢铁产品价格上涨和公司结构调整后销售单价上升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5675万元(上年同期为97129万元),系公司销售收入增加,销售价格上升及与上年同期相比原主材料采购量减少所致。由此可见,公司经营业绩的好转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整个行业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