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急剧膨胀。在今年4月20日银监会召开的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介绍说,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 万亿元,同比增长70.4%。
“考虑到今后两年地方政府后续贷款2万亿到3万亿元,到2011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负债恐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借钱总是要还的。各级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究竟如何呢?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从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来看,即使各级地方政府不再搞任何预算外的建设,10年也还不清目前的欠账。
地方政府债务率超100%
5月18日,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等16家金融机构组成的银团签订城建项目贷款合同,总金额达713亿元,另外,工商银行还批准给予城投集团100亿元的项目临时周转贷款。
记者注意到,这笔银团贷款的合同总金额,与广州市全年的财政收入相当。广州市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显示,2010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790.3亿元(其中市本级为365.6亿元)。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在有统计数字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只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山西、河南、贵州、宁夏的地方贷款债务率低于60%,有10个省市甚至超过了100%。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更是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过度举债接近极限,债务率已高达150%以上,个别县市债务率甚至超过400%。
从全国情况来看,2009年地方财政本级收入3.58万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06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合计6.64万亿元。以银监会通报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7.38万亿的负债额度,地方政府债务率整体已经超出100%。
债务率即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当年财政收入,反映地方政府通过动用当期财政收入满足偿债需求的能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际上对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率没有统一标准,但从各国实践看,该指标大多在100%左右。
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研究报告也称,预计2010年和2011年后续贷款约为2万亿~3万亿元,2011年底达到约10万亿元。据估算,这一地方负债约占中国2009年GDP的1/3,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70%。
而融资平台背负的贷款,还仅仅是地方政府负债的一个方面。
政府基金盈余不够还利息
仅仅依据债务率来衡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天量负债,其实还远远不够。
“地方政府的财力普遍薄弱,地方财政好多都是‘吃饭’财政,预算仅仅是保证人员工资和维持机构运转。”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教授安体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地方财政的窘迫一针见血。
既然如此,拿这个保“吃饭”的财政收入,来衡量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显然更多的是理论意义,而非实质意义。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其实才真正称得上是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卖地收入(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则占据了其中的九成。
数据显示,2009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达到1.58万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1.40万亿元。
大量的开发区、园区、城市建设贷款第一还款来源皆是土地出让收入。但实际上政府需要开销的地方确实太多了,一年下来,政府性基金的结余根本就没有多少。2009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了1.43万亿元,这其中包括了征地拆迁补偿以及补助征地农民、破产或改制国有企业土地收入用于职工安置等。去年一年该基金的结余仅有1800亿元。
按照我国5年期以上贷款5.94%的利率来计算,地方融资平台超过7万亿的贷款每年的利息支出就高达4400亿元。从2009年的情况估算,政府性基金的结余连还贷款利息都不够。
为“普九”达标,县、乡级财政遗留下多达6万亿元以上债务还没有完全解决,现在,市、县两级政府又因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巨额债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现在估计地方总债务在10万亿元以上,而地方预算大概只有7万~8万亿元,怎么可能还得上?”
化解债务唯一的手段是通胀
鉴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台高筑”,日前国际投行高盛发布了中国已成“负债”大国的报告,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将成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点。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从雷曼兄弟到冰岛、希腊,但凡出现危机的机构和国家,无一不是债务偿还能力出现了问题。现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又将如何结局?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日前在首届中国金融安全高级人才开发论坛上表示,虽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值得高度关注,但“不认为这有现实的风险爆发可能”。
财政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建设债务成为地方债务的主体,而这些债务大多是向银行的贷款。显见,银行成为政府的最大债权人,才是风险“不爆发”的关键。
在迪拜,在希腊,政府欠的是国外金融机构的贷款,还不上债,政府财政就有破产的风险;而中国,债权银行基本是国有股权,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处因银行逼债致使一级政府倒逼的先例。
不过,地方政府不把债务当“负担”,这个“负担”就得归银行来背。民生银行(600016)的一份报告指出,各级地方政府借用各类融资平台大量举债,在催生基础设施建设泡沫的同时,很可能在未来引发新一轮不良资产。
从历史上看,国内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包袱,大头最终还是国家出面“买单”。几大国有银行上市,数万亿的不良资产都可以一夜从银行账面“消失”。
地方财政不会破产,国有的银行不能倒下,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最终的手段只能是“发国债、印钞票”这一条途径。只是如此一来,通胀的概率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