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方要求更大利益 大幅涨价几成定局
铁矿石谈判,今年更艰难
4月1日是传统的铁矿石年度合约价格起始日,但眼下钢铁企业和铁矿石巨头的价格谈判仍然悬疑重重,光目前传出的2010年价格涨幅就有从40%到80%的多个版本,还有消息称,今年矿业巨头很有可能打破原有的年度定价机制,转为根据现货价格或季度价格来定价。
三大铁矿石巨头寻求涨价80%—90%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邓崎琳周日透露说,正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进展艰难,矿商希望大幅提高2010铁矿石基准价格,而中方无法承受矿商所提出价格带来的压力。“若中国钢铁企业将这些成本转嫁给下游行业,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华尔街日报》8日评论说,上述讲话显示了中国当前在与三大国际矿业巨头商定铁矿石价格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路透社报道说,力拓和必和必拓正在说服亚洲的钢铁厂放弃几十年来一直使用的年度定价机制,希望每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天一定价格。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认为,过去体制太陈旧了,跟不上日益变化的市场。他上个月说,只有现货价格才能适应形势,而按照当时的现货价,涨幅应该是90%。分析家和基金经理透露,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力拓与必和必拓正分别迫使钢铁厂接受80%的涨幅,这将是第二大年度涨幅。一位澳大利亚的矿业分析师说,80%的涨幅看起来仍很便宜。目前,铁矿石在中国的到岸价格是每吨133美元左右,是2009年的一倍。据称,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阿塞洛米塔尔已准备接受4月1日起年度价格上涨70%至80%,这与预测的涨幅相符。
而巴西媒体报道说,世界最大的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寻求让日本JFE钢铁公司接受铁矿石涨价90%的提议。而报道称,这家世界排名第六的日本公司愿意接受这一价格。
今年的谈判很可能重复去年的历史
《华尔街日报》8日援引邓崎琳的话说,铁矿石厂商根本不急于就今年的价格谈判达成解决办法,因为“中国市场的不团结给了他们一个空子”。尽管中国是一个大买家,但中国钢铁行业的分裂局面导致其一直以来被动接受价格。去年中国试图夺回定价权,坚持要求获得较其他亚洲买家更大幅度的价格折扣,但谈判最终落得无果而终的结局。澳大利亚股票和金融服务公司Ord Minnett分析师彼得·艾登说,这种情况今年还会重复。
英国《每日电讯报》7日的文章说,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居高不下,而且其他国家的钢铁厂已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价格大幅上涨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很难守住立场。中国人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因为他们知道,不妥协的后果就是要付出金钱的代价。如果中国的钢铁厂不同意这一价格涨幅的话,就不得不购买现货,那只会更昂贵。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中国想要的涨幅20%就显得越来越愚蠢。20%的涨价只能让铁矿石价格达到每吨72.50美元,仍比现货价格低46%。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今年中国通胀压力猛增
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其他变量不变,研究表明如果以铁矿石等为主的中国大宗商品价格平均上涨10%,就会引起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2%,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0.3%,这种价格的传导效应会对中国的通胀带来很大的压力。摩根大通中国证券与大宗商品主席李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原材料成本预期占中国钢材生产商2010年成本的84%,高于2009年的79%。我们预计,2010年钢材的平均生产成本将由2009年的每吨184美元增至每吨572美元。
清华大学经济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8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十多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国年年谈,年年败,失去了作为最大买主本应有的话语权与定价权,更失去了本应属于中国的更大的经济价值。这种局面凸显了中国还缺乏完整的国家钢铁发展战略,缺乏完整的国家经济法治,缺乏充分的经济决策民主,这充分体现在利益集团纠结,市场无序竞争,政府无法控制。刘利刚说,从中长期看,中国的钢铁行业将不得不走上规模效益之路,通过并购与整合,存留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此外,有实力的中国钢铁民营企业可以参照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钢铁的发展经验,逐步在市场中寻找机会,做国际矿产企业的二股东或者三股东,在上游与下游都有战略存在,获得信息、资源与谈判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