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府提出:
十年后 住房要能基本抗御6级地震
本报讯 (记者 张锡敏 实习生 郭家旗)到2020年,全市将基本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昨天下发的《关于全面提升我市抗震减灾能力的意见》,我市将从政府应急管理、城乡建设综合抗灾、公众综合抗防等方面,全面提升防震减灾水平。
我市是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也是地震高烈度设防城市。近年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在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防大震抗大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我市将全面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各级政府要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要建设太原市防灾减灾应急专用通讯网络平台,解决灾情发生时通讯不畅问题。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地震应急演练,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时,要做到启动预案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组织开展救援行动不超过60分钟,灾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不超过24小时。
我市还要加密监测项目,建成布局合理的地震前兆网络系统,提升测震速报能力。同时,“十二五”期间,建成市防震观测管理中心,并加大对太钢等5个防震观测站的改造投资力度,加快地震台站专业建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老旧危房和预制板房是地震造成城市人员伤亡的最大隐患,因此,我市将积极推进危旧房改造和加固,力争到“十二五”末城市住房基本达到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还要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实施“农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试点。另外,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也要能抗御6级地震。
要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力争“十二五”期间,地震知识受众率在市区达到90%,农村达到70%。两年内还要建成“太原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体验中心”,各县(市、区)要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