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晋城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晋城分站 >> 本地资讯 >> 钢贸商大规模逃离真相调查:做投资收入翻3倍

钢贸商大规模逃离真相调查:做投资收入翻3倍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豫言 2011年08月09日 10:13:03 打印

导读: 如果仅仅是钢价波动不大,一些贸易商靠着多年的行业经验,或许还有一丝盈利的机会,而现实的情况则是,钢价持续的“倒挂”,将钢贸商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钢贸商大规模逃离真相调查:做投资收入翻3倍

  中国20万钢贸大军,似乎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单一 “一买一卖”博取价差曾是很多钢贸商的经营模式,如今这种单一盈利模式已经无利可图,风险越来越大。钢贸商的出路何在?

  近日,一些媒体及业内人士称,钢贸商正在大规模“逃离”行业,另谋出路。

  假如上述言论成真,仍有一系列疑问亟待解答:他们是转型还是逃离?不做钢贸了又在做什么?是暂时离开还是永久退出?他们是否完全丢弃了原来熟悉的老本行……

  真相亟待调查揭露。

  揭秘钢贸商“混业经营”:20万大军谋转型

  张明,上海一家大型热卷贸易商,他已经有1年多的时间,不关心钢材生意了。

  从2010年3月份开始,张明就已经不再看钢材市场的行情变动,也不对行情做任何预测。如果是在两年前,他几乎要时时刻刻关注钢价的波动,以便低买高卖从中套利。

  今年他从钢厂的月度订货量,也从2007年的12万吨,锐减到2万吨。

  “主要是做钢材贸易不赚钱了” 张明说,如今他已经转做托盘和担保公司了,主要为其他钢贸商提供资金拆借。

  不过,张明并没有完全放弃钢贸业务,是一种既做钢贸,又做其他行业的混业经营状态。张明的做法在这个有着20万经营者的行业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在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钢贸企业聚集地——上海,像张明这样的老板还有很多,钢贸——这个曾经几乎令他们一夜暴富的行业,如今变得让他们爱恨交加。贸易模式单一,行情暴起暴跌难以捉摸,价格倒挂成为常态……

  “现在生意确实比前几年难做了。”张明说,他从20多岁从事钢材贸易到现在接近50岁,感觉钢贸行业正利润率变得越来越低。据了解,一些企业的利润率不足2%。

  “现货钢贸商群体锐减的局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瑞表示,进入2011年,上海钢贸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已经不复存在,钢贸企业都感慨钢材生意难做、资金紧张,沪上知名的、大型的钢贸商纷纷减量经营。

  作为“夹缝中”生存的群体之一,张明等钢贸商多年前就开始思考,微利年代下该如何谋求转型。

  今年以来,在留住一部分维持钢贸生意的资金后,他开始抽出一定量的资金跨行业谋求发展。“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若能发现更赚钱的行业,我们非常愿意去做。” 在上海工商联钢贸商会热轧分会日前召开的2011把脉市场价值投资策略专场会上,有不少企业这样说。

  为适应钢贸企业的这种发展趋势,本报记者了解到,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正在筹建钢贸企业综合经营专业委员会,以引导企业更好地做好混业经营。

  做投资收入翻3倍

  不过,并非所有的钢贸企业都是因为钢贸生意不好,才跨行业发展,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获取利润、分散风险也是一些企业所考虑的。

  上海西营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冷轧镀锌板贸易商,其钢贸生意做得仍然红火,每个月的成交量达到1万吨,在业内名列前茅。且80%的业务量来自网络定购。

  董事长潘友奇告诉本报记者,他已经将钢贸生意交给手下人去做了,自己这两年着重做投资。

  适度的投资让潘友奇很快就尝到了甜头。当众多钢贸企业利润下滑被迫转行的时候,他的企业经营收入以每年2—3倍的速度在增长,2009年2.3亿元、2010年4亿元,而今年有望达到6—7亿元。

  潘友奇的投资领域包括,大宗商品国际运输、商业地产、担保公司、洗浴保健项目等。

  走进上海翰鑫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奶翰的办公室,仿佛进入了一家家具精品店。

  除了做钢材生意,他还兼营一家制造柚木和红木家具的木器工艺品制作室。“我要把我的办公室做成高档柚木家具精品店,以此来向我钢贸圈里的朋友推销我的柚木家具。”除此之外,他还在PVC管生产、汽车装潢业进行了投资。

  潘友奇、陈陈奶翰并非个案。

  本报记者对上海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会员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几乎100%的企业都涉猎投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投资方向是房地产业、餐饮娱乐业、制造业等,其中涉足房地产的约占50%——60%。钢贸资本的逐利性显露无遗。

  钢贸是融资平台

  对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4年前就已经控股一家钢厂的上海宝闽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集体分析认为,在多年的资本积累后,目前钢贸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资金过剩,许多企业开始转向投资。

  河北中信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光对本报记者举例说,假如一个钢贸企业有1000万的资产,按传统的钢贸经营模式,如果这些钱都投在钢铁贸易上,这样利润率会很低,风险也大。如果从1000万的资金中拿出50%做主业(钢铁贸易),用10%做钢铁期货套保,其余的资金可以进行其他行业投资,如土地房产、股票、收藏品等资。 “这样,在本产业出现问题时候,其他收益能保证公司持续良性的发展,以至于行业洗牌中能生存下来。”

  不过,和其他行业相比,钢贸商更愿意把钢贸业务看作一个贷款融资的平台。“贷出的钱可以进行其他的投资。”钢材现货产品具有易于质押,流动性强,变现快的特点。

  近些年,在钢铁贸易圈内已兴起了一个准钢贸银行的“苏美达”模式,不少大贸易商也充当起了“代订货”的第二银行角色,“这些都是钢贸产业中新兴的组成部分”。在周华瑞看来,钢材库存的质押贷款,一直以来都是钢贸商展开混业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

  转型不转行

  事实上,多元化混业经营已成为钢贸业常态。

  近年来,在任何一家稍有规模的钢贸企业网站简介中,我们均能看到,其或多或少的都有参股或投资制造、矿山、港口、房产、餐饮娱乐、典当、教育及证券期货等领域。

  “各公司的财务报告中,非钢贸业务的营收多数占到整体很大比例。”中国钢材网顾问余彩兵告诉本报记者说,就一些钢铁贸易集团公司近几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化分析,从2008年开始,钢贸主营业务收入在连年下滑,而非钢贸业务的营收却在逐年上升。一增一减说明了行业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随着钢贸企业的混业经营,一些企业本身的属性已经很难确定,如果一个钢贸企业的盈利率超过50%以上来自其他行业的收益,那么,他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不能再称之为钢贸商了。

  不过,由于长年浸淫钢贸行业,一些企业即使转型,也很难脱离钢贸本色,完全“逃离”钢贸行业的企业似乎并不多见。

  本报记者选取2010年胡润财富榜中的4大钢贸富豪为样本进行观察,尽管这些企业已经在大力转型,但至今钢贸+物流仍是他们的主业之一,其中在武汉人和集团王耿、大汉控股集团付胜龙、上海华冶钢铁集团高峰三人的企业中,钢贸业务收益仍占其总业务的一半以上。

  大汉集团傅胜龙也证实了这一点,钢贸业务给了他强大的资金支持,

  “当前钢贸生意日益艰难,大多数企业虽然转型,但仍未完全脱离钢贸,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钢材贸易行业能产生强大的现金流,能为钢贸企业跨界投资提供资金保障。”在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王建中看来,钢贸商并无市场传言中的“大规模逃离”该行业,当然不排除部分企业被淘汰出行业,但绝大部分企业仍在钢铁贸易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延伸,最终是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获取利润分散风险,应该看作是行业转型的一个路径之一。

  淡季玩蛰伏:行情好转仍会重操旧业

  钢市的每次行情都是由钢贸商推动的,但今年的行情很特殊,许多钢贸商“蛰伏”了起来。

  以往喧闹的钢市正变得静悄悄:偌大的钢材市场往往难觅一些老板的踪影,或读书深造,或长途旅游;钢铁产量连创新高,但流通库存却不断下降,众多贸易商没有像以往一样去囤货……

  三大因素导致难做生意

  本报记者了解到,过去钢贸商盈利,主要是利用钢价的波动,赚取差价。不过,今年的行情极其特殊,分析师发现,“今年是钢价波动最小的一年。”

  上海奥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培根也向本报记者证实,“今年市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钢价的震荡幅度明显变小了。”纵观今年以来几波行情,主要品种涨跌幅度多在500元/吨以内,没有什么大的波动,震荡幅度明显不及去年同期。以上海5.5热卷为例,今年上半年波峰与波谷相差仅450元/吨,而去年同期达900元/吨。

  如今钢材市场价格总体价位提高了,可是上下的波动幅度明显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钢贸商判断后市行情,看得准与看的不准都一样,市场不会给贸易商盈利的机会,以往“低吸高抛”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

  如果仅仅是钢价波动不大,一些贸易商靠着多年的行业经验,或许还有一丝盈利的机会,而现实的情况则是,钢价持续的“倒挂”,将钢贸商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据上海博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强介绍,目前,跟钢厂订货价格仍然远高于市场价格。以江苏华伟钢厂的中厚板为例,市场价格为4820元/吨,而出厂价则为5020元/吨。

  对此,钢贸商深感无奈,“今年的钢材市场库存不是最大的、成交不是最差的、‘倒挂’却是最多的。”

  面对“倒挂”,贸易商只有通过向钢厂减少订货量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损失,而对于贸易商的这一做法,钢厂也有自己的应对之策。

  据了解,从今年3月初开始,螺纹的的社会库存不断下降,即使在传统的钢材消费淡季,粗钢的日产量(旬报)却始终保持在190万吨以上,并且不断创出新高的情况下,“去库存化”依然没有停下的步伐。

  除了行业内的发生的一些新的变化,让钢贸商倍感赚钱的艰辛之外,国家持续的货币紧缩政策,也加大了钢贸企业的经营难度。

  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保持“一月一提准,隔月一加息”的节奏,资金不断收紧,融资成本不断增加,这对于钢贸行业这样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记者通过走访还发现,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终端企业往往要求钢贸企业垫资,短则10多天或1个月,长则2、3个月。“如果对方货款拖欠1个月,就没有什么盈利了,假如拖欠2个月,等于白干,要是被拖欠3个月,就得赔钱。”杨志强对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证实,“今年的高利率决定了贸易商的资金成本较高,这使得很多的钢贸商不愿意去囤积钢铁库存。许多企业不做钢贸生意了。”

  行情好转企业仍会杀回

  不过,一旦行情好转,许多钢贸商仍会掉头回来。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上海钢贸老板陈德红,曾因钢贸生意不好做而卖红酒,但不到半年行情好转时,他又立即掉头杀了回来,如今行情再入僵局,陈德红又面临一次新的考验。

  今年粗钢产量下创历时新高,但钢市社会库存却始终维持低位。许多业内人士据此判断:众多的贸易商没有囤积库存,在观望或已转行。

  不过,一家工地直供建筑用钢贸易商向本报记者透露,今年大中城市的钢材库存在降低,但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建设情况非常旺盛,不少县级市的政府办公地都搬迁了,这带动了基建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钢铁的库存可能仍然是增加的。一些大型钢贸商向三线、四线、五线城市转移的趋向也已经出现。

  调研报告:

  钢贸商三大转型趋向

  针对钢贸企业发展转型的新动向,本报对上海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30家副会长级别以上的企业进行了摸底调研。钢贸企业转型不外乎围绕钢贸主业进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跨界发展,利用钢贸这一融资平台进行资本运作这三种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这30家企业参与第一类的占100%,第二类的站50~70%,第三类的占100%。但值得注意的是,完全放弃钢贸业务的企业为0 。

  如果把企业的发展构架比作是一个金字塔形,那么最底层应该是企业的主营产品(钢贸主业),中间是如何将这些产品做成一个产业(产业链延伸),最高层就是要用金融的工具来调配和重新配置资源(资本运作)。 目前行业出现的转型现象是行业企业发展升级的必然选择。

  产业链延伸

  部分钢贸企业已经跳出了传统的一买一卖的贸易模式,以钢贸业务为中心逐渐向产业链上下两端延伸。

  随着今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措施的强度加大,一些钢贸企业开始控股一些钢厂或投资新建一些小型的短流程轧钢企业。不过,从比重来看,钢铁贸易企业对钢厂的投资比重较小。

  一些钢贸企业利用自己的资金方面的优势,对上游铁矿石资源进行实质性控制。上海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副会长级别以上的企业有10%以上的企业拥有自主矿山。

  此外,钢贸企业还积极发展海运业务,通过自造船只或参股控股海运企业、传播公司、货物运输和存放港口等,也是向上游延伸产业链的一个重点方向。

  向下游延伸方面,上海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副会长级别以上企业几乎100%向产业下游终端延伸,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做钢厂所不能坐或不愿做的业务,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剪切加工配送方面。据本报调查,上海现有各类民营剪切加工中心或开板厂企业100多家,其中多数是集加工、仓储、贸易为一体。

  这些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嵌入钢铁供应链,在钢铁业的上游原材料或下游的加工方面延伸服务、增值服务,延伸钢贸产业的服务深度。

  跨界发展

  近年来,随着钢贸行业赢利点、盈利率相对降低,一些钢贸企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二次创业”纷纷开拓新领域、新项目。

  在完成早期积累后,涉猎多元化,已成为钢贸行业普遍现象。

  目前这些钢贸企业多元化的主要方向是房地产业、餐饮娱乐业、制造业等,其中涉足房地产的约占50%~60%。钢贸资本的逐利性显露无疑。

  从产业整合角度来看,这些钢贸企业的发展轨迹一般都是先围绕钢贸主业做专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完成原始积累,有足够多的资金和操作实业的经验后,就会面临诸多的选择,开始走多元化道路。如2007年,上海舜业钢铁集团联手复兴集团共建上海钢铁服务中心(钢领)地产项目,上海宝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上海宝泉印铁制罐有限公司等。

  但几乎所有的调研企业都未玩完全丢弃钢贸这项业务。

  资本运作

  本报在对上海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30多位副会长级别以上的公司,进行摸底调查后发现:几乎100%的企业都涉猎资本运作,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参股金融机构、成立担保公司创办期货公司甚至入股上市公司等等,而股权投资(PE)则几乎是其中最高端的方式。

  近年来,钢铁产品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钢贸企业被迫打破传统的操作思路,逐渐开始参与直接的金融运作,主要表现为参与钢材期货和电子盘的操作。

  钢贸企业立足行业特点,成立担保公司、典当行,运用联保融资、成立信托基金、仓单质押等多种金融手段把生意做大的做法也相当普遍。

  上海成功的担保公司几乎全部来自钢贸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有担保公司100多家,但真正运作比较好的才几十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钢贸领域。截止2009年末,上海专业的钢材贸易融资担保机构约20家,担保资金约20多亿元。

  钢贸企业转型担保业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是行业产品易于质押,变现快;其次一些大型钢贸企业往往是钢材市场的经营者,他们一般依托钢材市场众多优质的客户群体以及现货交易、仓储、物流、监管系统优势。

  钢贸企业转投PE、VC等资本投资领域的频率也大幅升高。例如上海宝旺实业有限公司即把参与基金创投公司,涉足股权投资作为“寻求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口”。先后入股南昌长力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时代科技等上市公司;入股新余钢铁、杭钢凯暄矿业及多家商业银行;控股国有改制企业江西江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统计局:上半年山西省11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下一篇:螺纹跳空低开逾1.7% 失守4700元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