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两日走升,累计升值117个基点。26日,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6.4921元,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而伴随着近来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海外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也在加强。最近发布的多项调查报告也表明,全球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速度也给出了较高预期。不过,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业内专家也表示,人民币可兑换过程仍然漫长,要小心谨慎推进。
彭博新闻社最近对1263名经济学家、分析师以及交易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人民币将在2016年前实现(与其他币种间的)自由兑换。此外,半数人认为人民币将在10年内成为一种储备货币。调查结果显示,19%的受访者认为,只需5年时间,人民币就将加入美元、日元和欧元之列,成为一种储备货币。另有31%的人预计这将在10年内实现。
而汇丰最新的一项针对全球21个市场6000多家贸易企业的调查显示,人民币预期将首次超越英镑成为全球贸易企业在未来半年考虑采用的三种主要结算货币之一;在中国内地,预计年内人民币将超越欧元成为贸易企业结算货币的第二选择,仅次于美元。汇丰调查显示,全球范围综合来看,在未来半年最受贸易企业青睐的五种结算货币将依次为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和日元。新兴市场对这一趋势的形成起到主要作用;而在北美地区等成熟市场,人民币虽尚未进入前三,但与英镑的使用比例已相差不大。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从1944年开始形成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1999年欧元诞生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确实一度出现下降,但是目前美元仍是全球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在全球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例仍高达60%。
不过,世界银行日前公布的《2011环球发展地平线——多极化:新的环球经济》报告指出,美元将在2025年丧失单一统治地位,而欧元与人民币将在一个“多种货币并存”的新型货币体系中确立平起平坐的地位。世行的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已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比如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及鼓励在多边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等。
实际上,近两年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加速推进,并逐渐从经常项目层面小幅向资本项目层面转变。中国人民银行在一季度举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暨有关监测分析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今年,其将继续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继续开展外商直接投资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等个案试点,积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对外负债等问题。
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在推进过程中要逐步解决三个问题,这其中包括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所需要的金融网点和服务缺乏的问题;回流机制不通畅的问题;以及人民币海外投资渠道和产品不足的问题。“要想办法让海外投资者手上持有人民币的时间长一些。”焦瑾璞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上周在出席陆家嘴论坛时表示,中国将谨慎推动跨境人民币投资。他指出,人民币跨境使用,首先主要是指在贸易和投资中的运用,当然,也会小心谨慎地允许在金融交易中逐步有所运用。周小川表示,人民币如果跨境使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就是人民币需要逐步的、有序的走向可兑换。中国在1996年已经宣布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上的可兑换,今后就是面对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这方面也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进程,但既带来很多新的机遇,也带来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讨论。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上周在陆家嘴论坛表示,上海已经上报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方案,但目前尚未获得批复。
本网视点: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谨防“捧杀”。由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受到各种挑战,给人民币的发展提供了不小的空间,但是从整个国际环境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还仅仅是个开始,并不具备迅速扩张的基础。
按照中央的设想,人民币国际化并非简单的可兑换,而是有很高的标准和层级。首先是可替换;二是要全功能,国际货币的所有功能都要具备;三要大比例,即在国际货币体系与贸易与投资结算中要有足够的分量。
但光靠政府的推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还是需要靠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境内的金融发展配套的保障,成熟的境内金融市场体系、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无所不在的风险意识以及高水准的金融监管机制,才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